秋天的等待
春天疫情出現時,人們心存厚望,以為會像當年“沙士”,夏天一到,瘟疫便自動消失,因此巴望炎陽早日普照,誰知漸漸看去不妙,長夏都快褪盡了,疫情仍然反覆,專家更預料踏入乾爽的秋冬後,情況將更惡化,波瀾迭起。那麼我們要期待一個怎樣的秋天呢?搞不好是一寸等待一寸灰。
九月下旬,第三波疫情甫緩和下來,朋友都悲情地紛紛蠢蠢欲動,說要趁秋涼前,把這夏天被迫擱置或有待完成的生活項目趕快辦妥。如年度的身體檢查、預約牙醫或眼科,以至配眼鏡、換家具、修房子及聚親朋等,總之是為下一輪的長期宅家做好準備,免添臨事的惆悵。
一個急字了得,聽去荒涼。
於是夜來想起美麗而溫柔的秋天的等待,在李白著名的《玉階怨》中:“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文字清淺而情意綿長。今年白露早過了,節氣上,秋已過半,過幾天便是寒露。但南方的我們日間仍處積熱中,秋聲未聞。還好可以藉詩言秋。這首精巧的樂府,詩中無人而自有人在。前兩句的“生”和“侵”見季節與時間的積漸,秋夜漸長,石階上的水氣隨長夜而越重,“生”與“夜久”呼應。露水滲濕羅襪,是因佇立良久。“羅襪”帶出高雅的思婦。鞋襪濕冷,只好回到室內,放下簾子,卻放不下牽掛與幽怨,隔簾凝望窗外秋月,幾時能與遊子重圓?說詩者都稱“卻下”轉折有情;是不勝自腳底升起的冰涼,還是候人不歸的惆悵?意在上下兩句之間的空白。實則下簾與望月之間的思緒起伏更值得體味:一簾幽寂,終困不住逐寸成灰又復燃的相思與等待,此情,唯明亮的秋月可鑒。
曾經有幾年,我讓學生自由發揮末句的有餘不盡,結果屢生意外的趣味,男生往往把“玲瓏”體認為曲線玲瓏的美人身段,於是畫面馬上變得明明白白。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