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境界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在其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裡提出,人們對於成功的看法其實由兩種心態塑造,分別是固定型心態(the 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心態(the growth mindset)。固定型心態的人認為現狀不易改變,能力是與生俱來,面對失敗或挫折時,傾向歸因於個人天賦不足,害怕面對挑戰,容易推卸責任;成長型心態的人則認為天賦只是起點,通過努力和培養可以讓個人成長,逐步改變現狀並爭取成功。
經合組織(OECD)在PISA 二○一八亦有就學生的心態進行調查,筆者分析上述的研究數據顯示,本澳三千七百七十五名參加測試的學生當中,成長型心態的學生佔比達49.2%,在略多於一水之隔的香港(42.7%),在所有參加PISA計劃的經濟體中排五十六,較東亞地區的中國四省市(京、滬、蘇、浙)、日本、韓國、台灣及新加坡為少。值得關注的是,位處北歐的愛沙尼亞成長型學生比例達77%,為全球之冠。
心態類型與學生的素養表現存在一定的關聯,筆者分析PISA二○一八閱讀素養的研究資料,發現澳門學生平均得分為五百二十五分,當中拆分出固定型心態學生的平均表現有五百一十七分,若以百比分描述,其中63.6%高於OECD平均表現,48.8%高於澳門、38.8%高於新加坡,其中36.6%學生高於中國四省市。而成長型學生的平均表現達五百三十三分,比OECD平均值四百八十七分高出四十六分,達71.2%學生高於OECD的平均表現,高於澳門(五百二十五分)的有55.5%,較新加坡(五百四十九分)平均表現高的亦有44.4%,其中41.9%學生高於中國四省市。相比之下,成長型心態的學生優於各參照地區平均表現的百分比較固定型心態的學生為多(如圖一所示)。
另一方面,閱讀表現的性別差異多年來一直存在,男生的閱讀表現大幅落後於女生。在全球七十七個參加PISA二○一八的國家/經濟體內,男生閱讀表現落後的幅度介乎十一分(哥倫比亞)到六十五分(卡塔爾)之間,統計數據上全數呈現顯著差異。澳門男生落後的幅度雖然相對較小,但仍有二十二分之差距。經筆者們分析,本澳具備成型心態的女生較固定型心態的男生的優勢則進一步擴大至四十一分,其差距達一個學業年級水準(如圖二所示)。值得關注的是,成長型心態男生閱讀表現為五百二十三分,固定型心態女生閱讀表現為五百二十九分,兩組群的差距僅有六分,圖中粉紅、深藍組別內的誤差線存在重疊的區域,若結合標準誤一併考慮,性別差異已不顯著。情況進一步說明,男生若能受益於成長型心態,傳統閱讀的性別差異可望進一步收窄,追上女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筆者們同時發現成長型心態的學生在科學及數學素養表現均出現上述的現象。
PISA研究領域眾多,學業表現只是當中一小部分,PISA計劃更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其中生活滿意指數是OECD關注學生身心福祉的重要指標。澳門學生的生活滿意指數總平均得分是六點○七,當中固定型心態學生得分為五點八一,成長型心態學生得分為六點三五,經標準誤一併考慮,兩群組呈顯著差異。其中,生活滿意度的得分由零至十,PISA 把零至四分定義為低度生活滿意組別,七至十分定義為高度生活滿意組別;在本澳的低滿意組別,成長型心態與固定型心態學生比例為八比十二,高滿意組別的比例則為十一比九。由此可見,成長型學生不單在學業表現有所得益,生活的整體觀感更為愉快。
PISA的研究資料顯示,澳門成長型心態的學生比例達49.2%,固定型心態的學生比例達50.8%,兩心態群組的學生比例相當接近。曾有本澳學者認同成長型心態的理念,其中有黃逸恆及董志文在本版提倡過成長型心態可培養,新世代青年可以通過主動訓練培養成長型心態,從而減少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發展成長型心態,例如讓學生明白人類的大腦有學習機制,通過認識、理解與思辨可以提升思考的水平;日常的閱讀也能讓人增廣見聞,參與討論更有助交換思想及加深理解,從而有望發展高階的閱讀素養。教師們把成長型心態融入生活教學,讓學生在為人處事、面對挫折時不輕言放棄,鼓勵學生通過不懈的努力,改善現況並創造機會,走向正面人生。但筆者曾檢視目前的課程框架,仍未見成長型心態的理念在課程規劃內有所着墨,相信是成長型心態在華人社會的紮根未深,目前仍未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常言道“心態決定境界”,心態一轉,處事的態度及後續的結果會大相徑庭。即使面對同一問題,個人處事的觀感,以及後續採取的行動皆取決於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機遇,固定型心態的學生常因害怕失敗或規避挑戰,難免錯失良機而限制自身發展;相較之下,成長型心態的學生則理解困難常有,當下即使面對挫折,會願意通過努力改善現況。本澳具備成長型心態、相信努力學習會通向成功的學生,比起固定型心態的學生比例相近,學業表現則較為優異,生活滿意度較高。教師若能引導學生走向成長型心態,學生的思想將更為積極,心態一轉,觀念便會轉,拆解問題及應對策略就跟着轉,結果往往也隨之轉變。學生倘能得到教師的悉心引導,從僵固心態轉變成開豁的成長型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將更為積極,而且更願意付出努力並接受挑戰,有望成為一個OECD在“福祉二○三○教育宏圖”裡提倡的“重福祉、有遠見、懂得反思、坐言起行”的終身學習者。
何錫標
薛寶嫦
(澳門教育測驗與評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