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故事(三)
大家在歷史課上學習新石器時代的內容時,老師時常會提到陝西省的半坡遺址,因為半坡遺址的先民們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彩陶,當中以人面魚紋彩陶盤最為著名。由於史前時期沒有文字記錄,考古學家只能透過出土文物所留下的訊息來重構史前史。陶器製作技術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的一項重要標誌,陶器更成為了當時重要的生活用具,因此學者們透過研究出土陶器的型制演變,作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歷史的重要依據。
在《碎片的故事(一)》中提到澳門黑沙遺址是一處史前遺址,在遺址內發現了不少經過加工的石英石塊,有學者推斷該遺址是一處距今四千年的玉石作坊遺址。然而,這裡除了石英石塊外還有其它的考古發現嗎?這便要回顧一下遺址的發掘史。
黑沙遺址發現於一九七二年,在歷次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不少彩陶碎片,一九七七年在遺址的下文化層中出土一件可復原的彩陶圈足盤。這一類文物與上文化層的玉石作坊遺址相比年代更早,相信距今約六千多年。該文物經過修復後,現保存在路氹歷史館展出,它是澳門史前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彩陶圈足盤的特點是在圈足上飾有一周鏤孔,配以刻劃的水波紋,並沿着紋飾加上紅彩。這一類圈足盤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遺址陸續出土,包括在香港的大灣、深圳的咸頭嶺和珠海的後沙灣等等的遺址均有發現。它們長期備受學界關注,因為彩陶圈足盤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史前文化的一種共同特徵,使之成為一種代表區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其性質如同龍山文化的黑陶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一般。對澳門來說,這件文物展現了澳門地區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已出現人類活動的證據、更展現了先民們的人文精神面貌以及內地與澳門一脈相承的歷史源流。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梓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