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18日
第C07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與自然共生的實驗設計

法國國家圖書館建在開放平台上,凸顯建築物的公共性。

圖書館中央的“森林”

兒童書區

內部空間設計簡約並注重功能性

閱覽室設計簡約注 重自然採光

內部設計現代簡潔

地區圖書館以服務區內居民為主

與自然共生的實驗設計

——法國國家圖書館他山之石

上月,特區政府文化部門宣佈,將新中央圖書館選址定在舊愛都酒店,並對概念設計方案展開意見徵集。筆者收到編輯的邀稿,寫一篇關於國外圖書館設施的文章,以供讀者參考。

筆者雖然二十年前因工作關係,曾參與塔石中央圖書館及何東圖書館的改建設計,亦參加過新中圖的設計比賽並落選,但並非專門設計圖書館的建築師,對國外的圖書館建築,只是留學歐洲期間較為留意。自從萌生了自己的設計哲學,更減少了對外邊設計的“熱衷”與“追捧”,因為建築設計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有怎樣的社會才會出現怎樣的建築。既然受到編輯邀約,筆者就寫寫以往在巴黎的一些觀察。

以人為本靈魂所在

筆者在巴黎讀碩士課程期間,最常使用的是當地的公共圖書館。巴黎市區大致是舊巴黎城牆內範圍,依照發展歷史共劃分為二十個區(quartier),每區都設有公共圖書館方便民眾使用,而且有些區還設有多媒體館或特別主題圖書館。

以筆者曾生活的第二區和第十二區為例,公共圖書館的建築規模並不龐大,樓高三至四層,建築物規模與本澳何東圖書館新大樓相若。巴黎的公共圖書館以外借書籍(及多媒體)服務為主,因此,館內書架區佔最多面積,閱讀區的範圍很少,這與本澳公共圖書館的閱讀區及報紙雜誌區佔重要比重的設計有很大差別。

巴黎的公共圖書館雖然屬社區服務設施,但其藏書並不只有大眾讀物,建築、設計、藝術等專業書籍的藏書亦很豐富,如果館內沒有要找的專業書籍,可透過公共圖書館的聯網尋找及外借,因此,雖然每個區的圖書館建築規模不大,但以二十個區的圖書館聯網,其藏書量是不可低估的。注意,筆者所說的這種服務規劃已是二十年前的情況。另外,由於各區的社區特點,區內公共圖書館的館藏亦略有側重,例如,第十三區多華人聚居,區內圖書館除了法文書籍,中文書籍也有充足的藏書,筆者就曾借閱關於中國文化及藝術的中文書。至於阿拉伯人聚居的區內,圖書館亦可外借阿拉伯文書籍。因此,公共圖書館的建築物設計雖然重要,但其以人為本的服務及安排才是圖書館的靈魂所在。

都市更新一箭雙雕

相對於巴黎各區的公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規模是絕對宏大的,而建築設計亦是標誌性的。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由法國建築師佩羅(Dominique Perrault)設計,談到該設計,想在這裡介紹一下當時法國的建築設計情況。其時法國總統密特朗在任期內推行了“大巴黎”計劃,翻新及建造了一系列公共建築,使整個巴黎在進入廿一世紀前得到更新改造,保持其歐洲重要大都會的地位。其中,因為政府沒有公開競圖而直接邀請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負責“大羅浮宮”改造計劃,引起了法國建築設計界的強烈不滿,其後推出的重大公共建築,都需要透過公開競圖,而法國國家圖書館就是透過國際公開競圖,被當時仍寂寂無名、年僅卅六歲的年輕法國建築師佩羅嬴得。加上“大巴黎”其他國際公開競圖項目亦由法國的建築師獲得設計合約,法國建築師在國際漸露頭角,成為當代建築設計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

法國國家圖書館選址於第十三區,鄰近塞納河的一片半廢棄工業用地,目的是透過建造新地標建築及新住宅區的契機,將該區更新為巴黎一處新的商住混合區。

國家圖書館由四幢平面為L形、高八十米的大樓組成,建築物採用玻璃幕牆,外型設計非常簡約,四幢大樓座落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展現圖書館向公眾的開放性。四幢大樓雖然外觀一致,但各具功能,有圖書館辦公樓,有儲存庫,其宏大規模除了考慮三千多萬已有的館藏外,亦預計了每年迎接七萬法定收藏書籍及廿五萬法定收藏期刊。

對未來的探索精神

開放予公眾的空間集中在平台下方,包括一千六百座位的普通圖書館及二千座位的研究圖書館。閱覽室空間以專題分設,計有十個閱覽部門,分別為:參考、報紙與期刊、視聽資料、科學技術、法律經濟政治、文學藝術(再以語文分為四區:東歐與東方語文、拉丁希臘非洲亞美大洋洲語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哲學、歷史、社會科學等。除了閱覽空間,亦設有展覽廳與演講廳,整個圖書館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文化中心”。法國國家圖書館建築設計特別之處,是圖書館四幢大樓圍合了一個大型的中央綠地,專門從山林移植了數千棵大松樹,成為城市中能看到“森林”的圖書館。該設計並不是一項“噱頭”,而是建築師兼規劃師佩羅對廿一世紀城市與自然共生的城市模式的實驗性設計。因此,法國國家圖書館並非單純的建築設計項目,而是集城市更新、城市發展模式探索的設計。

法國國家圖書館在一九八六年設計,當時的空間規劃仍以採用傳統的閱覽空間為主,隨着近十年“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現在已經不需要真正前往圖書館,透過互聯網就可以查閱部分館藏資料。

我們正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究竟,圖書館的功能和空間會怎樣發展?而經歷全球性的疫情,又會對公共建築的設計有何影響?這是作為建築師的筆者認為未來圖書館的設計需要思考及探索的課題。

文:呂澤強(建築師、設計學博士)

(圖片摘自網絡)

各區圖書館設計融

入社區

2020-10-18 文:呂澤強 (圖片摘自網絡)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6570.html 1 與自然共生的實驗設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