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20日
第C04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豫遊之道:一段以澳門為現場的藝術遊記

澳門南灣景色(c. 1843,12.3 x 19.4 cm) 原作:華納 · 瓦南 繪製:托馬斯 · 阿羅姆 (1804 – 1872) 製版:卡彭,凹版——雕凹線法、手工着色、鋼板

從澳門主教山眺望南灣(c. 1853,14.7 x 22.2 cm) 平版——石版、手工着色 原作:威廉 · 海因 (1827 – 1885) 印製:費城彼得 · 杜瓦爾有限公司

澳門帆船與小艇 (1825-1852,15.3 x 20.3 cm) 紙本水彩、鉛筆、墨水 喬治 · 錢納利 (1774-1852)

澳門聖方濟各修院及炮臺 (01/03/1853,19.8 x 27.8 cm) 紙本水彩、鉛筆、墨水 托馬斯 · 屈臣(1815-1860)

遠眺主教山聖堂 (1945,35.4 x 48.9 cm) ,木板油畫 喬治 · 史密羅夫 (1903-1947)

生命轉移:華興麵家馮炳財用報紙 包麵條(1/30/2002,41 x 46.5 cm),鉛筆素描 夏慕耕 (1941- )

豫遊之道:一段以澳門為現場的藝術遊記

澳門受中西文化的共同影響,歷史悠久。在此,受嶺南文化影響的澳門本地華人、漂洋過海來到此地的葡萄牙人、土生葡人、內地移民、還有曾旅居澳門的外地人都可以算是“澳門人”的一分子。澳門曾是西學東傳、東學西漸的橋樑,此間,不少藝術家以澳門為題材創作出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們走遍大街小巷,觀察並記錄着澳門中西結合的文化和歷史,記錄了華洋共處的社會結構下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城市景觀。

光、色彩、景、物等融入藝術家本身的經歷和情感中,形成了藝術家的獨特感官和視角,於是某景某物就變成了藝術家的觀點,並置入作品中。對觀眾而言,也總是以個人情感和視角在觀賞昔日澳門:既有中國古典園林的亭台樓閣,又有歐陸浪漫風情的葡式建築,既有尖頂高聳入雲的天主聖堂,又有莊嚴凝重的中式古剎,還有寧靜的海岸線,漁港的帆船,和那豎立在東望洋山上的燈塔。這些作品呈現了這座保留着中國傳統文化又融匯了西方文明的城市氣韻。

地誌畫:十七至十九世紀版畫

地誌畫大多由西方使團的隨行畫師、測繪師、地圖師或旅行畫家繪製,快速且真實地記錄地貌、地理、水文、街景、建築等資訊。澳門地誌畫包括速寫、素描、水彩畫和油畫。

西方的版畫發展與印書業密切相關,書籍作為古老的文化傳播工具,承載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訊息。這些西方畫師帶着對澳門的記憶返回歐洲,其後這些畫作由歐洲出版商印製成銅版畫和石版畫作為書籍插圖,或透過刊物定期發表版畫插圖及遊記,這也是西方世界了解澳門的開始。

藝博館館藏的十七至十九世紀澳門風貌版畫就是參照寫生原作,由畫師或製版師精心鏤刻及印製而成的插畫,這些作品以鳥瞰、俯瞰、仰望、遠眺、平視、窺探等多種取景角度和構圖,以不同的視角將澳門展現給世界。如今這些版畫再次聚首澳門,重新以幾百年前的西方人視角,將曾經的澳門風貌展示給觀眾。

錢納利:亦師亦友

喬治 · 錢納利(1774-1852)成長於英國水彩畫的黃金年代,錢氏旅居印度廿三 年,已聲名鵲起。他一八二五年移居澳門,至一八五二年在澳門去世。錢氏畫風的影響力不僅在於他繪畫技法的生動精湛,同時也因為畫作數量甚多,外銷畫畫師樂意摹仿其風格,且錢氏也樂於扶助後進,故而成為省港澳最有影響力的西方畫家。他對澳門的傾情完全展現在他的畫作上,也讓看過他畫作的人會對澳門心馳神往。

此部分除了展出錢納利作品,還有客寓澳門的屈臣氏、普林西普、博爾傑以及澳門出生的畢士達的作品,他們是錢的學生、朋友,他們曾經相繼在澳門相遇,這座城市的氣息風貌都帶給他們太多的創作靈感,時隔百餘年我們也能從他們的畫作裡讀出很多澳門的記憶,他們之間的情誼和影響也體現在作品裡。

在相繼離世百餘年之後的今天,他們的作品再一次共聚澳門,就像是一場靈魂的旅行,只為了實現他們生前對澳門的感情。觀眾也可以通過畫作感受到他們曾經的珍貴情誼。在有生之年這些畫家沒有做到的,他們留下的作品替他們實現了——在澳門的重聚。

現代軌跡:二十至廿一世紀作品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向多極方向伸延,徹底改變了藝術形式和審美趨勢,同時也漸漸影響着亞洲包括澳門地區的美術發展。此部分的十二位藝術家作品分別來自葡萄牙、法國、俄羅斯、德國、美國、日本、內地及中國香港。展出館藏作品近六十件套,全部以澳門為創作主題,作品形式豐富多樣,有些作品重新捕捉了光影和色彩的印象;有些作品基於中國傳統繪畫又加以實驗水墨的形式重新審視東方美學;有些作品簡潔有力的在抽象的視覺印象中理性地呈現構成;也有作品將自然和科技虛實交錯地結合,用當下的語境別具一格地描述澳門。這些作品試圖突破現實主義的約束,顛覆傳統形式,注重精神上的探索和觀念的延伸,擴闊了人們對藝術形式認知的幅度,也開啟了更多元觀看和解讀澳門的視角和方式。

結 語

消失了的風景在作品中與今日的風景遙相呼應。今日的澳門魅力,更能喚起人們對它過去的追溯。它猶如夢境,即使抽象離奇也依然魅力無窮。

縱然時光流逝,風雲變遷,但澳門還是通過不少到訪的創作者保留下大量珍貴的藝術作品,歷經了時間的洗禮而保存下來的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獻,來自不同地域的創作者擁有他們作品的不同風格特質以及多元的作品屬性,這些作品不僅是眾多創作者觀看澳門的不同視角,也是每一位觀者透過作品再次構建和生成的獨屬自己的重現澳門的全新視角。

這些作品締造出一個藝術之門,並始終保持敞開,引人暢遊、回憶、停下小憩、思考……豫遊之道也是藝術的歷程,是此城藝術發展的一部分,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為之動心的創作心路。今天,我們把它呈現給澳門市民和中外遊客,願大家在觀賞這些藝術作品的時候,也同時能觸摸到時代跳動的脈搏,感受小城的迷人魅力。

一九九九年成立的澳門藝術博物館接收了賈梅士博物院的所有藏品,多年來蒐集、保護及研究,通過每年不同的館藏主題向市民展示澳門美術的薪火相傳。是次展覽以“豫遊之道”為題,並以外地藝術家的視角作為切入點,主要展示十八至二十世紀時期的澳門風貌和以澳門為題的現當代藝術創作。

策展人:吳方洲

豫遊之道——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展期: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8月29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

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逢周一休館)

2020-10-20 策展人:吳方洲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6946.html 1 豫遊之道:一段以澳門為現場的藝術遊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