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
中美在阿拉斯加的高層會晤,中方外交部的十七分鐘發言佔據各社交平台版面,不出所料,有讚有彈。加上新疆棉事件的進一步發酵,藝人們紛紛站隊歸邊,深怕表態遲了,會被“粉絲”們和“噴子”們潮水般的唾沫沒頂,一時之間,民情兩極,互相對罵。
筆者原本以為,見證過香港近年的社會動盪、美國特朗普時代的狂人政治、肆虐全球的新冠疫症,應該能練就網民更冷靜地看待這次中美首場會議。
近日與朋友茶聚,相識多年,各有政治主張及光譜,但總恪守君子風度。唯當日不知何故談及這場中美會議,有朋友說中方在國際會議上失態,有朋友認為這是中國自信的反擊、霸氣的表態,茶聚氣氛突然尷尬。筆者只得圓場:布林肯發言兩分多鐘,雖然不算嚴重超時,但首場會議就如此咄咄逼人,且又是主場,於禮不合,中方代表作出反擊亦可理解,倘能縮短時間,發言簡練一點則更佳。
朋友甲不樂意,話題轉到新疆棉,詰問有否看過外地媒體關於新疆“再教育營”的報道。朋友乙不甘示弱,直斥世界充斥着假新聞,這是特朗普時期為那些西方左派媒體下的註解……小小茶聚,卻如兩國代表針鋒相對,充滿濃濃火藥味,不歡而散。
倘現階段就為中美關係“定性”,實言之尚早。畢竟是拜登上台後的兩國首次會晤,在中美代表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背後,更多是展現給兩國國內民眾的姿態,多少有點做騷的成份:時值中國建黨百年,又剛好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就協同盟友圍堵中國,中國必須展示強硬態度以向民眾彰顯執政權威,並藉此次國際宣傳以傳達包括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內的“四個自信”;至於美國,打從拜登宣佈競選總統,便被對手扣上一頂“中國傀儡”的帽子,加上其子接連爆出種種醜聞。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鮮明的對華強硬政策取得廣泛民意基礎,“中國威脅論”已然成為美國國內共識,無論拜登意慾如何修補與中國的關係,開局之初,政治壓力之下,軟性外交已不可能。
中美作為世界最龐大的兩個經濟體,雖說兩強相爭,實力始終有差異,但不代表就此固定國際隊形,尤其經貿議題。雖然英加歐澳等美國盟友出手聲援,唯合縱連橫需要盟友同心一致,這些西方國家卻各有盤算,且各有政治需求,也不見得未來走向盡如拜登政府所願。
世界形勢的錯綜複雜映照政局的詭譎多變,國人關注政治、戒除政治冷感是好事,唯切忌盲從跟風、人云亦云。看待政治尤其需要思辨精神——鄰埠便是一例,回顧香港曠日持久的政治與經濟困局,源自觀點與立場之爭演變成“攬炒”意氣之爭,一鋪賭上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美國順勢介入,遺禍無窮,苦果卻要全香港市民埋單。因此,政治不能只看表象,從表象思考本質、發現本質,理性思辨,戒絕天真,是上這堂政治課應有的覺悟。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