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理工師生音樂會《春頌》有感
四月十四日晚,在理工學院禮堂乾淨而整潔的舞台上,卻擺放着七個綠色垃圾桶,令觀眾有點愕然。那時,從觀眾席的最後面突然響起膠桶的“咚咚”敲打聲,穿着便裝的七位青年男女抬着兩個“大桶”快速地登跑上舞台。霎眼間,九個垃圾桶排列成行,為這別出心裁的“二○二一年理工師生音樂會《春頌》”揭開了序幕。《會唱歌的垃圾桶》,是由七位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音樂學士課程一至四年級學生組成的一項表演節目 ,精彩又生動。
《垃圾桶》會唱歌?
沒錯,這是一首相當新穎的樂曲,由美國作曲家阿根齊亞諾(Ed Argenziano)為敲擊節奏而創作。此曲原為三人編制,經理工學生們的精心改編後樂曲編制擴大至七人,加上左右兩邊的需要增加了兩件“樂器”道具(垃圾桶共九個)。這些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垃圾桶能夠在舞台上同時發出不同節奏的聲響,組合成有和聲且節奏豐富的樂曲。當然,這是經過專業訓練才能把那“樂器”作技巧性的演奏,給予觀眾新的視聽感受,更為是次音樂會打造“特別震撼”的共鳴!
而音樂會的尾聲,是由鋼琴教師帶領三位學員在一架三角演奏琴上進行八手聯彈,演奏阿爾伯特 · 拉維尼亞克的《加洛普進行曲》。在鋼琴前的兩張琴凳上坐着四位演奏者,如此擠迫可想而知。但四十隻手指順暢地彈奏着八十八個琴鍵,合作難度要求較高。然而,她們的聯奏清晰有序、毫不混亂,且雄渾有勢。樂曲在齊奏的強音中結束並把音樂會帶進新的高潮。這特別的鋪設,又為觀眾帶來輕快莊嚴的、交響性的音樂享受,咸獲好評和讚賞。
別出心裁的節目安排產生了頭尾呼應的效果,誰能想到這精彩絕倫的表演僅僅是一場學生的匯報演出。他們把課堂上老師教導的知識技能展現在觀眾面前。當觀眾打開節目單時,就好像看到一份優秀的成績表。聽眾的掌聲,也正是對學生們學習成果的肯定。一年一度的師生音樂會不但是對理工學院“普專兼善,中西融通”辦學理念的檢閱;也是音樂課程的重要藝術實踐環節;更是為學生們展現藝術表演才華提供的舞台。
題為《春頌》的師生音樂會,有兩重含意:春天的頌歌和青春的頌贊。從十四個節目中體驗到該場音樂會充滿着生氣、體現着活力。內容包括器樂合奏 、重奏;聲樂獨唱、二重唱。表演曲目有弗朗茲 · 萊哈爾作曲的《風流寡婦》(由四年級男女高音學員演唱),有譚盾作曲、劉樂編曲的《臥虎藏龍》(二胡、古箏、大提琴、鋼琴四重奏)等。讓年輕大學生們在舞台上呈獻歌頌春天、綻放青春的美妙樂章。
理工學院是澳門地區唯一擁有音樂、設計和視覺藝術三個學科的藝術高等學校。留意音樂會節目單的小冊子,還可看到一整版的“音樂會工作人員介紹”。內中有藝術總監、節目單文案、藝術行政、公關宣傳、舞台製作、插圖、平面設計,共七個架構的人員名單。大家別以為是“例牌”的宣傳,實際上是理工學院這三個學科的大學生們為了音樂會的成功而組織起來的。他們在導師的帶領下參與其中, 學以致用,不斷提升。這的的確確是學生學業成績綜合匯報的一場音樂晚會。
筆者自二○一三年榮邀為理工學院音樂課程校外顧問至今,每年都出席師生音樂會,欣賞大學生們的匯報演出。從演出中能清楚感受到學院辦學經驗和學生水平的不斷進步。理工辦學理念和培養出來的學生其專業素質是肯定的。無論在策劃、組織、操作、執行這場音樂會,各屆、各年級的同學都能夠發揮其團體精神。通過參與音樂會的實踐,提升溝通、管理及協調能力。
雖然疫情嚴重影響人類,威脅着社會秩序,但澳門理工學院嚴格遵守特區政府防疫規定,限制觀眾席位人數。當疫情過後,若再舉辦師生音樂會時,希望能有更多的觀眾前來欣賞。觀眾是對師生們的鼓勵、支持、肯定的動力源;也是師生們向社會、家長匯報的受眾者。同時,在舞台上也宣傳了澳門理工音樂學位課程,讓更多人了解“音樂教育”及“音樂表演”兩個專業的設置。
一場《春頌》的師生音樂會,給社會帶來啟示:理工不斷在培養學生成為兼具音樂表演藝術實踐、音樂教育教學與研究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澳門音樂教育和文化事業不斷作出貢獻。
李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