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居民精神健康狀況受關注
李靜儀冀增輔導人員應需求
【本報消息】疫下居民的精神健康狀況備受關注,有高校調查結果顯示,兩成多的受訪者有心理上的困擾。立法議員李靜儀表示,近年政府在社區精神及心理防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相關專業人士不足,局限了服務的開展,建議增加人手及加強培養,並促請關注心理輔導人員的專業發展,為業界建立認證制度。
情緒困擾現年輕化
李靜儀表示,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澳門每年自殺死亡的數字大約是六十至八十宗之間,數字上低於世衛水平,但值得重視的是,受情緒困擾的求助者有年輕化現象,當中涉及十八歲以下人士的個案也有上升趨勢。更不幸的是,今年上半年已有兩名未成年人士自殺身亡,令人惋惜和心痛。她指出,自殺或自殘個案的成因錯綜複雜,難以一概而論,但適當的干預手段,做好精神衛生的預防和及早介入,相信可以有效減低個案的發生以及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人力資源依然緊張
衛生局近年在社區精神及心理防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成立社區精神科服務隊,設立心理支援服務熱線;轄下多個衛生中心也設有心理保健門診服務;以及資助社團設立社區心理輔導機構。李靜儀指出,政府重視心理服務工作、肯開展服務回應社會需求是好事,然而,任何服務的開展都需要人手。據醫護人員反映,近年精神醫療服務的專業人員雖然有所增加,但人手仍然相當緊張。以衛生局精神科專科護士為例,一九年求診三萬九千一百一十三人次,但專科護士僅有十名,幾經爭取,衛生局亦有開展專科護士培訓計劃,以增加人手回應需求。李靜儀認為,社會急速發展加上疫情影響,可預期精神及心理的服務需求仍會增加,衛生局有必要因應需求,增加精神科專科醫生和護士、心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專業人員數量,並加強有關培訓規劃,確保能有足夠的專業力量提供服務。
社區心理服務重要
衛生局一直強調,本澳按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構建“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分別由社區服務團體、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衛生中心及仁伯爵綜合醫院提供相應的精神衛生服務。李靜儀表示,社區心理服務非常重要,尤其在預防和教育方面,其中心理輔導人員有着重要角色。目前和心理輔導工作息息相關的兩個專業,即社工及心理治療師都先後訂定了相關專業人員資格制度,但心理輔導人員專業發展仍未有清晰的方向和相關的制度建立。她和業界人員曾約訪社工局及教青局反映心理輔導人員認證制度的問題,兩個部門均認同心理輔導服務的重要性,並肯定相關人員的貢獻及多年的努力。故她認為,從專業化的角度出發,應為心理輔導人員建立認證制度,鼓勵人員的專業發展,亦能夠確保服務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