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7月18日
第B10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餐桌上的進化史

《與達爾文共進晚餐》 作 者:席佛頓 譯 者:鄧子衿 出 版 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餐桌上的進化史

還依稀記得第一次下廚時,自己所煎的那顆太陽蛋,蛋黃破掉、邊框焦黑,成果雖不如理想,但那仍舊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作為地球上唯一能烹煮食物的物種,人類這段有滋有味的歷史,到底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為了解開這謎團,席佛頓選擇了以《人類原始》為基礎,與達爾文進行了一次晚餐會議,並嘗試邀請了人類的祖先與近親出席。

阿法南猿、直立人、海德堡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逐一入席,為了要端出讓各位賓客都滿意的餐點,必須先要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但如今我們已無法親眼看到他們的真容,不過,從現存的遺骸中還是能找到不少信息。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牙齒與消化系統都在因應飲食需求而改變,從牙齒的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甚至是留在表面上的結石,都能鑑別出食物的種類;而不論是植物還是肉類,只要經高溫煮熟後都會改變原有結構,變得更易消化,因此從肋骨的結構上,就可以推算出腹腔裡的腸胃構造,從而得知消化能力的強弱。

人類過去為了尋找食物而不斷進行遷移,所留下來的貝類外殼,以及動物骨骸,便是最好的證據。由於沒有穩定的食物供應,就算天氣再惡劣,仍要冒險外出去捕獵與採集食物。後來於新石器革命中,人類察覺到動、植物的演化規律,開始了以篩選種子的方式來種植,從而馴化玉米、稻米、小麥等穀類,農業發展初步解決了飢餓問題後,人類族群漸漸增大,過剩的生產力便可轉投於進行建築,手工藝等其他類型的工作,人類文明才得以向前。

而在物種的演化過程中,植物也並非坐以待斃。許多植物都有進化出防禦機制來對抗捕食者,如山葵裡的硫化葡萄糖苷或木薯裡的氰苷。但相應地,人類亦在這些有毒物質中換取到教訓,成功利用各種烹飪方法來對付植物的奇招。有時候,人類甚至改變了自身習慣來適應植物,就像是進食辣椒時所產生的灼熱疼痛,其實是植物所發出的警告信息,目的是阻止哺乳類動物破壞它們的種子,但讓植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類不但適應了這種辛辣,甚至還在嘗試尋求更大的刺激。

“我們現在能夠選擇食物的內容與份量,以及進食時間,到海邊採集貝類反倒成為娛樂活動……在人類的歷史中,那些居住在海岸邊的採集者應該經常面臨這樣的困境,貝類一直是他們充飢的食物,直到最近才搖身一變,成為售價高昂的美食。”

還是那顆煎蛋,生命的起源來自於無數次的破殼,如今輕輕鬆鬆就能取得的食材,背後隱藏了上萬年的人類歷史。餐桌上,我們在談論食物的同時,何嘗不也是在傾訴着生命的演化過程。

林 格

2021-07-18 林 格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2666.html 1 餐桌上的進化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