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或茶
西餐的餐飲是個選擇題:咖啡或茶?昔日必不假思索便愉快回答:咖啡唔該。如今是,老不情願地說:熱檸檬水。上好的餐廳會附一小瓶精緻的蜜糖,讓人攪動一泓清澈時,添一些情節、多一點意思。但畢竟飲咖啡和飲熱檸水的心情,完全是兩回事。後者帶着些受限的不甘。
和唸經濟的舊生夫婦相聚,他們介紹我讀書,認識咖啡來到我們餐桌的遙遠之路。《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一四○○年到現在》是他們和友儕間的讀書會近期討論的主題。這就是益友。
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新知永不嫌遲。由世界貿易史切入,了解全球化高度發展的脈絡,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角度。例如作為職場最紅飲料的咖啡,它走了五百年、四大洲,其間被賦予不同角色,陪伴着近代世界的發展,讀來會讓人對自己在茶與咖啡之間,選擇喝咖啡的本質和方式有些體認?
咖啡怎樣自埃塞俄比亞走進我們的世界?傳說有牧人見羊群嚼過苦味漿果後興奮得秩序大亂,自己試了也覺興奮。十五世紀阿拉伯人把漿果運到紅海對岸,並發現咖啡有助思索阿拉時保持清醒。十七世紀威尼斯商人把咖啡引入歐洲,歐洲人開始喜愛咖啡,咖啡館成為有閒階級的社交場所;巴黎的咖啡館是上層社會人士的聚腳點,維也納的咖啡館為音樂家帶來靈感。在英國,倫敦商人則在咖啡館談生意。作為時尚公共空間,咖啡館和公民社會的誕生有大關係。至工業時代,咖啡不再是宗教冥想或做生意及休閒消遣的飲料,職場人士飲咖啡,為的是提神和加快生活的步調。
那麼我是怎樣“飲”過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在氹仔那小荒丘上和舊生共展人生新章時,我每天下午三點在山腳的酒店捧着宋詩泡咖啡館,多少風流人物,如今俱往矣。回首那段奇妙的日子,呷一口咖啡,竟有一點追求無垠的、性靈啟發的味道。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