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羅馬諾的日與夜
翻開西方美術史,將透視法融入畫作,提升平面美術的境界,無疑是數學與藝術最精彩的交匯。如果跳過了《聖羅馬諾之戰》,整段歷史就不會完整。
在中世紀末至文藝復興初期,以宗教為題材的畫作多不勝數,其中以教會人士委託畫家執筆居多。在此西洋藝術史的轉折期,亦同時出現了不少跨時代的精彩名作,結合哥德式風格和透視法,繪畫非宗教的內容,《聖羅馬諾之戰》是其中之一。
有別於同期的大部分畫作,《聖羅馬諾之戰》同教會並無關連,而是由一個佛羅倫斯的家族委託烏切洛繪製。烏切洛生於中世紀末期,後世對他的記載甚少,唯一比較詳細的文獻,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建築師瓦薩里(Giorgio Vasari)撰寫的《藝苑名人傳》。《藝苑名人傳》可說是西方首部藝術史,收錄從十三至十六世紀,共二百六十多位文藝復興傑出藝術家的生平事蹟。瓦薩里筆下的烏切洛,對透視法近乎癡迷,為了精準掌握確定透視點,經常徹夜未眠。
烏切洛憑着《聖羅馬諾之戰》奠定自己在西洋畫史上的地位,其前瞻性的畫風和透視技術,無可否認乃關鍵所在。當然,以今日的眼光去看,《聖羅馬諾之戰》所呈現出來的透視效果未算強烈,但在十五世紀中葉的歐洲,運用線條和數學方法,在平面上表現透視遠近變化的畫家寥寥可數,烏切洛是其中一個。他以聖羅馬諾之戰為題材,運用他當時苦心鑽研的透視原理,以複雜的構圖,描繪這場戰爭的過程,足見其自信和野心。
《聖羅馬諾之戰》以三連畫的方式,描繪兩軍晝夜對壘的戰況:一方是佛羅倫斯,另一方是錫耶納。在十三世紀,意大利有不少富庶的城邦,各自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實力。隨着經貿和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富甲一方的商人和銀行家可謂權傾一時,而城邦之間的競爭,亦開始由領土和繼承權之爭,變成爭奪利益、市場和經營霸權的商戰。《聖羅馬諾之戰》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正是一四三二年,佛羅倫斯和錫耶納為了斷長達三百年的恩怨情仇而難逃終極一戰的結果。
為了在畫面上展示這場兩軍對壘的戰役,烏切洛在服飾、人物和馬匹距離、遠景和近景的佈局之上,花了不少美術設計和透視的心思。從兩軍的鎧甲騎兵和配備,亦可反映當時意大利城邦戰役的騎士傳統,以馬戰和騎槍對刺的對戰模式技分高下。當然,《聖羅馬諾之戰》三連畫最為後世研究的重點,在於烏切洛如何窮盡心思,以透視營造景深效果,以及他如何經營遠景和近景的距離,採用相當複雜卻細緻的構圖,展現兩軍廝殺時金戈鐵馬的激烈戰況。《聖羅馬諾之戰》為烏切洛定下他在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亦為透視技法如何闖進美術領域,留下獨一無二的歷史註腳。
杜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