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討論
首先,何為“公共討論”?之前在網絡上看過關於是否應該接收難民的討論,有個經典的質問是:“你支持接收難民,那怎麼不把難民都接你家去啊!”這便是典型的不懂什麼叫公共討論。公共討論是公民就公共政策發表個人意見,比如說我支持接收難民,意思是我支持把政府公帑的一部分用於難民的安置,繼而就此談支持的理由,反之亦然。而讓我把難民接到家裡去,把公共政策討論變成了個體選擇,那是斷絕了公共討論,變成私人攻擊了。
關於公共議題的討論,我的態度一向是開放的,有不同觀點、猶豫、不確定、兩難,無法把一個邏輯貫徹到底,都是正常的。因為有意義的公共討論都極具複雜性,並非一種考量或一種價值在起作用,一定是不同價值之間的衝突。然而,當整個社會面對的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或者政策時,我期待不同的聲音。這才是公共討論的意義,質疑或者反對的聲音不僅能幫助破除錯誤,反而會讓正確的觀點和政策更深入民心。
在觀念大分裂的時代,互相對立、批判,最後雙方都不認同對方也不要緊,如果能互相有所啟發、提供了新的角度,也是一種進步。
但隨着社會的變化,人們對公共議題的觀念差異性變得越來越敵對,拼命剝奪對方的話語權。事實上,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幾乎都是基於自身閱歷或者書本知識,有各自的局限性,對自己所持有的觀點的邊界感的敏銳,比其堅定性重要得多。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對個體乃至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必要的,當沒有開放的話語空間的時候,道德和正義很容易變成壓迫異見者和排斥多樣的生活方式的武器。每個個體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大家應該警惕。再者,當限制自由的時候,誰最先失去自由?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