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夢偶拾
現在想來,《江門文藝》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封面上古樸的彩圖,其描繪的往往是雜誌中連載武俠小說的場景,能一下子令我將之同金庸小說插圖及《武俠世界》雜誌連繫起來,勾起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想像。那小說的作者據說喜歡武俠作家丁劍,以“甲乙丙丁戊”和“刀槍劍戟”等而下之取“戊戟”為名(後來知道他的原名叫王影),其連載我大都會看,還買過單行本,但情節多忘卻了。
除武俠小說,雜誌還有一篇重點小說、一些特定欄目,以及大量打工仔投稿,我那時幻想過當打工仔,體驗一下投稿者書寫的那種離鄉背井的艱難生活。我也嘗試過寫一篇短篇投稿,故事發生在外國,主人公“我”對一位老者做了令其悔疚的事……作品大抵是向魯迅的《
一件小事》“致敬”。當然沒有刋出來,那時投稿也是破釜沉舟,沒有留底稿。之後憑自己有限的暑期打工經驗,加上閱讀的想像,計劃寫一部打工妹做主角的長篇鉅著,寫了開頭,給一位稍大的朋友過目,便沒有再寫下去,而女主角的名字我挪用到其他小說去了。
隨着時間流逝,加上做兼職之故,大概一兩年後,買回來的《江門文藝》已經少有翻閱,又再過一、兩年後,已沒有再購買。後來,我發現雜誌封面竟改為少女攝影,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廣東三、四線城市這些不知名少女與我當時在澳門看到的《Yes!》雜誌封面上的香港美女一併,顯得太土氣,除非有人要脅我,否則難有翻閱的慾望。
《江門文藝》最終難抵網絡洪流,於幾年前耗盡元氣,停刋了。
我追看《故事會》的時間要延續得長一些,有幾期更會通本閱讀,後期也是只買不看。最初吸引我的同樣是封面圖畫和插圖,雜誌後來也曾改為人像攝影封面,我偶在報刋亭遇上,已無問津的衝動。
(三)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