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8月02日
第C0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紙上峰云)科技救災

科技救災

日前河南鄭州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據說一小時內有超過一百個西湖的水量傾注在這個城市,災情的嚴重可想而知。

面對無情的天災,人類往往是徹底的無助。不過,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創新技術在搶險救災中發揮了巨大的力量。在這次河南水災之中,人們利用了高科技的手段,大大提升了救災的效率。

讀者可以想像的是,災民第一時間向家人報平安是頭等大事。不過,特大暴雨的威力強大,基礎通訊設施遭受破壞,手機沒有訊號怎辦呢?平安的訊息就是發不出去,心急如焚的災民的焦慮可想而知。好一個應急管理部,調派一架搭載着空中通信平台的無人機,為停水停電停訊號的災區提供五小時的通訊網絡。當災民在絕望中突然收到網絡供應商發來一則短訊:“請你們盡快報告情況,聯繫家人,祝你們平安”,其心情一定激動不已。

好奇的讀者一定會很疑惑,這到底是一架怎樣的無人機?那麼厲害,竟然可以建立一個通訊網絡。原來這架無人機叫翼龍-2H,是一架軍用的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它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可作情報偵察,也可搭載導彈執行攻擊任務,加上其搶險救災功能,簡直係一項頂尖的黑科技。

除了軍用技術外,平時國人常用的高德、百度和騰訊地圖也立了大功。暴雨成災後,高德在地圖上增加了“積水”的標示,提醒市民不要前往積水路段,點擊這個標示,就會顯示出救援電話、附近的避難場所等資料,也可以讓災民發佈求助訊息。其後百度地圖也跟進。騰訊不久也推出了鄭州互助地圖,直接把求助者的位置、聯繫方式等資訊顯示在地圖上,讓救災變得更透明、更有效率。

難能可貴的是,中華民族本來就有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高尚情操,加上善用高科技手段,在災難當中艱苦奮進,再一次挺過難關。

陳志峰

2021-08-02 陳志峰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5755.html 1 (紙上峰云)科技救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