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8月02日
第C0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金漆皮毛)“走水”不忘購書

“走水”不忘購書

無論是《江門文藝》還是《故事會》,除了一些文章的片段,大部分內容我都忘卻了。只是那種期待新刋出版的心情、急於捧讀的情景仍難以忘懷。

除了雜誌,那段帶貨“走水”的日子,我還在拱北街市附近的店子和地攤買過不少書籍。由於無人指引,我讀的以“不上道”的通俗小說居多,當然也有閱讀“五四”時期作家作品、古典白話小說和唐詩宋詞,至於外國現代派的小說,則是在大學時才接觸。

那時澳門的港台版圖書少說也數十元一本,我喜愛的武俠小說還要分冊而售,一部古龍的中長篇,四、五冊就要百多元。內地的簡體書便宜得多,珠海出版社的古龍全集,低至十多元就可購得一種。別忘了,那時一百元“葡紙”可換到一百二十多元人民幣呢!

有時弟弟陪父母帶貨,我放學後在家睡懶覺。醒來時,家人已回來,弟弟不忘帶回“手信”,如古龍的《圓月彎刀》(港版好像分作兩、三冊)或金庸的《雪山飛狐》,都是一冊的,多冊他也買不起。在成長過程中,弟弟主動帶回書本、漫畫、音樂乃至小動物,為兄的我被動接收,慶幸如此,我才省卻不少舉棋不定的煩惱。妹妹會看瓊瑤小說,她少出拱北,多數央我買。拱北可買到瓊瑤全集,估計是盜版的,但我喜歡書本拿在手上的質感。三毛全集也有,每種以不同的單色做區分,也不知是否盜版。書店一排排擺放的是暢銷的《廢都》、《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等。

記得作家廖偉棠兄說過,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在珠海生活時,曾以收聽澳門電台來接觸當時對他來說比較前沿的音樂。不敢與他攀比,我卻是逆其道而行,靠着珠海來汲收文學養份。那時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還未出現,但不少澳門人,一直以大灣區作為場景來生活。

(斷夢偶拾 · 四)

太 皮

2021-08-02 太 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5754.html 1 (金漆皮毛)“走水”不忘購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