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之美
我曾讀過一個故事:一位在山野間投宿客店的人,為了為難店家,於點菜時指明要吃“畫眉舌頭”。此地乃窮鄉僻壤,又鮮有人煙,一時半會哪裡能湊出一盤畫眉的舌頭呢?可店家竟然果真從後廚將這道菜端了出來——鮮而嫩、紅且潤。那人吃了以後心服口服,付了一大筆錢,隔天連忙灰溜溜地走了。
這故事的謎底與“紅嘴綠鸚哥”的傳說如出一轍。所謂的“畫眉舌頭”實則便是菠菜的根。教訓與道理大概是窮人的智慧可以戰勝富人刁鑽的味蕾。可我聽了以後,就只對菠菜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吃菠菜時,總想像自己是那個被蒙在鼓裡的食客,或暗地裡幻想那就是畫眉舌頭的滋味——我也因此愛上了這種澀嘴的蔬菜。
這大概就是由文字引發的食趣吧!
對我來說,豆腐也是一樣。在大約十四、五歲的時候,說不清是因為做了語文的閱讀題,還是由於閒暇時亂翻書,我讀到了一篇名為〈三個銅板豆腐〉的散文,從此便對豆腐也生出了同樣的熱忱。
在作者任大星的回憶裡,豆腐是他與弟弟去外婆家作客時才第一次吃到的美食:“豆腐三個銅板一攤。誰家來了難得的遠客,誰家才到山外去買一小攤豆腐請客。”不過,一開始,桌子上倒並沒有直接出現豆腐的影子。然而飯菜確實是豐盛的。隔着書頁,和不知道多少年光陰的流逝,我還是從他對食物的描述裡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喜悅。
——即被壓抑了太久的食慾,某一日忽地得到了滿足之後,從心胸中磅礴地溢出來的喜悅感。老實說,在現如今,這樣的喜悅幾乎只能靠閱讀與觀影(或是回憶——對於那些有着類似經歷的人而言),才能夠再現在我們的身上。正如同他對豆腐那樣深情的追憶:現在誰還會對一碗豆腐心存感激呢?
(一)
李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