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獅峰宗敬
雲林骨法碧山寒,漫作尋常筆墨看。
山水果然招隱地,風塵滿目視平寬。
沈獅峰,名宗敬,華亭沈文恪荃四子,字南季,又字恪庭。文恪以書法受知於聖祖,恩寵身後勿替。獅峰承家學,書法躡蹤鄉前輩董思翁,小行書骨格清癯,尤稱合作。復擅丹青,山水由倪黃上溯董巨,清氣襲人,逸筆澹宕。予謂其佳作實不下於四王,士氣容或過之,有雅近思翁者,第其名不若四王彰顯耳。書畫有真解,嘗持論云:“迂翁畫以人品重,思翁筆以書法傳。世間所見倪蹟絕少,大都枯木乾皴,一丘一壑,豈知仍有設色重巒叠嶂者。晚年退筆簡貴,所謂絢爛歸平澹也。思翁任意處頗似不合法,然用筆秀雅,非學力可到。至墨花輕重,不可思議,未易彷彿,深於中者自知耳。”誠亦甘苦之言。此沈獅峰行書《題贊吳拭》軸,亦學董。其文云:“今世學士大夫咸知寶重吳去塵先生墨,得之者不啻拱璧,意其人不過精一技以擅名,若世所謂良工。然乃觀其所詠《飯香草》諸詩,超然絕俗,前無古人。至書法精玅,彷彿有宋四家之間,洵不可及矣。自古高人隱士埋易姓氏者不可數計,先生獨以其墨傳,而不知其胸羅丘壑,遐搜冥契,有出於尋常萬萬者,今而知先生不可以良工目矣。”款識“康熙己巳春仲,華亭史沈宗敬跋。”鈐朱文“恪庭宗敬”、白文“獅峰居士”。獅峰為康熙二十七年二甲第四名進士,與湯右曾、梁佩蘭同榜,由編修歷官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此書於釋褐翌年,方入詞館,然於明季高士吳拭之超俗三致志,可見其胸次懷抱迥異常人。獅峰生卒年通行作康熙八年生,雍正十三年卒,年六十七。計此,則為其加冠後手筆,唯此書不獨風致宛然,且老練沉着,冠年之思翁恐或有未逮,顧獅峰豈能為此?予復查乾隆辛亥所纂《華亭縣志》,卷十《選舉》記載,康熙十七年戊午科,沈宗敬順天中式,二十七年戊辰科進士。倘生於康熙八年,二十歲登甲榜,少年巍科,容或有之,然豈有十齡童成舉人乎?固知生於康熙八年一說絕不可信。又,嘉慶二十一年成書之《松江府志》,卷五十七《古今人物傳九》,謂沈宗敬“在詞垣中有清望,供奉內廷最久,寵賚優渥。康熙六十年舉行千叟宴,宗敬年六十四,與宴,賦詩,時人榮之。”按例廷臣六十五歲始得與宴,宗敬未足歲而得預,當出特旨,其見賞於聖人也如此。繇是推知其生年為順治十五年戊戌,此書為其三十二歲手筆。獅峰歿年,張浦山《國朝畫徵錄》謂“雍正三年卒於官”,則終年六十八歲。是錄始纂於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成書,浦山,康熙二十四年出生,與獅峰同時而年紀略小,所述必有根據。劉九庵先生《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載沈宗敬之作亦止於康熙五十七年九秋,為樨翁畫《松柏同春圖》,亦係旁證。餘事詩文,御賜承訓堂,故以名集,有《承訓堂詩稿》。其曠遠之作與山水同輝,如戊辰將歸賦詩云:“誰在塵寰不受侵,避喧只得到山林。隨須似子林家寉,伴有無絃陶氏琴。一世宦情三月淡,平生酒債五湖深。歸來放艇煙波外,好共閒雲寄笑吟。”中歲畫《春江訪友圖》,跋云:“余閒居十餘年,今不得已束裝赴館,人將謂從此碌碌風塵矣。”知其人必以熱官為嫌矣。
陳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