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是暫時的嗎?
美聯儲局其實並不具縮減貨幣刺激的動力。一是債務問題。聯邦政府債務從疫情前的22萬億元(美元,下同)飆升至28.5萬億元以上。儘管疫情至今已大幅好轉,但目前政府支出中仍有近一半要靠借。
美府為還本還息只能盡量壓低利率,依賴美聯儲局不斷購買新發行的債務。除聯邦債務問題,美國還有地方債務、社保支付義務、房地產抵押債、公司債等需要維持。二是經濟問題。美國使用規模空前的經濟刺激,實際GDP、工作崗位數量仍未恢復到疫前水平。美國經濟好比一個人擁有一張無上限的信用卡(世界頭號儲備貨幣地位),失業後只好加大刷卡量,激進地借貸消費,結果收入減少卻支出更多。外人看來,似乎經濟狀況很好,其實財務狀況急劇惡化。
面對三十年來最高通脹,主流媒體和美聯儲局大肆宣傳通脹“短暫說”。美聯儲局持續“放水”,資產負債表擴大至8萬億元以上。財政開支為史上最為激進,難道通脹真的是短暫的嗎?根據貨幣數量理論,貨幣與價格水平關係的簡單表達公式為MV=PY。M代表貨幣供應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總體價格水平,Y代表(剔除價格上漲後的)實際GDP。美國疫苗廣泛接種,經濟開放後活躍度明顯上升,貨幣流通速度V大概率是上升或恆定的。即使假定V恆定,那麼價格水平P的增速將約為M的增速減去Y的增速。疫情以來,M在美聯儲局的高壓政策下加速上升。雖然自去年中期起增速下降至年化14%左右,但仍顯著高於疫情前。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實際GDP增速為6.5%。根據公式,總體價格水平P將漲14%-6.5%=7.5%左右,這與官方通脹數據基本吻合。鑒於美聯儲局政策仍無實際改變,M的高增速也將保持,由此可知當前通脹率可持續。(上)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 柳映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