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服協冀強化跨區養老服務
身兼江門同鄉會常務副會長的澳門社會服務發展協會會長羅彩燕關注到,由於人力及土地資源缺乏,令本地安老政策遲遲未能落實。長遠而言,通過江澳兩地政府合作,實現醫養結合的跨區養老,可為本地長者提供多一種安老選擇,也多一份安心。
羅彩燕指出,本澳向來缺乏長者療養院,加上長者保健醫療輪候時間太長。當前大眾所關注的長者公寓,亦遠遠不足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反觀當前的粵港澳大灣區正有序發展,進入新的里程,接下來通過建立粵澳深度合作區,料可打破澳門發展局限,紓解人資高度緊張的壓力,有利促進社會民生事務發展。灣區居住環境優美,空間廣闊,多地亦已經試點開展智慧養老模式,各有優勢。
促兩地醫療互通
對此,羅彩燕建議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推動跨境養老,考慮補貼長者,讓長者能按個人意願選擇適合自己的安老方式及地區,善用灣區充足的空間、醫護人資等優勢,減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質素。其次促進醫療系統互通,建立兩地互認的評測機制,綜合人資、環境、醫療水準、服務質量及生活成本等情況,給予澳門長者更清晰的指引,協助他們作出合適的選擇。
灣區文化相近,生活方式相若,通過灣區養老,可為本地長者提供更佳的安老選擇,也有助提升兩地的養老服務設施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