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六
2021年08月14日
第C07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運動猝死是怎麼回事?

腦血管瘤猶如體內定時炸彈

心源性猝死,恐怖得防不勝防。

艾歷臣在比賽中突然倒地,慶幸搶救後恢復意識。

運動前的常規體檢是必需的

運動猝死是怎麼回事?

六月十三日凌晨,歐國盃小組賽中發生了驚魂一幕。很多深夜看足球賽的球迷朋友估計都會大吃一驚,手中捏了一把汗。只見丹麥中場球員基斯甸 · 艾歷臣在無身體對撞的情況下,踉蹌了幾步後突然倒地。據說,隊醫趕來時,他仍有呼吸和脈搏,但隨後心跳停止,好在專業的醫療團隊隨即緊急實施CPR急救,救護人員還進行了一次電擊除顫使其恢復心跳。經過近二十分鐘的搶救後,艾歷臣終於恢復了意識,被送往醫院。隨後,艾歷臣接受了心臟除顫器植入手術,術後情況良好,並已出院。

健壯的頂級足球運動員也發生了心跳驟停事件!幸虧在場的急救人員把他從鬼門關前拽了回來。這是醫學術語上典型的“猝死”,如果醫治不及時,病人就真的會死了。運動猝死事件,帶給人們的除了震驚,還有疑問:為甚麼會導致運動相關猝死?

根據運動相關猝死的流行病學和調查研究發現,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運動猝死的主要原因,運動相關猝死的構成比大致如下:心源性猝死80%,腦源性6 - 17%,其他3 - 14%。而排在前幾位的心源性猝死易發運動項目分別是:跑步33.98%,足球10.68%,籃球8.74%。

這會不會駭人聽聞?難道經常從事的跑步和球類運動也會導致我們意外死亡?其實,大家不需要慌張。畢竟發生意外的人,根子上是他們身體本身出了問題,而不能賴運動項目本身。

運動相關猝死的基礎疾病既隱蔽,又種類繁多,有些並非是罕見疾病。對運動中心血管事件的病因,不同年齡階段,發生運動中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又有所不同。比方說,年齡小於三十五歲,以下可能是主要病因:肥厚性心肌病 (16.2%)、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 (13.7%)、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5.1%),還有心肌炎、主動脈破裂、心臟瓣膜病、預激綜合徵、心臟傳導系統疾病、離子通道病、先天性心臟病等。

年齡大於或等於三十五歲的,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居多,因為超量運動時,心臟的收縮頻率和冠狀動脈搏動幅度會增加,有機會導致冠脈的扭曲、塊脫落、血栓形成;也可以產生斑塊破裂、斑塊下出血,最終導致冠狀動脈堵塞,這些均爲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病情凶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身材高大、四肢修長的運動員很可能是隱藏的馬凡綜合徵 (Marfan Syndrome) 患者,這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病特徵爲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匀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但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他們的動脈內膜結締組織和正常人不同)。不要以為病人就一定病怏怏的,有些病人可能在突發事件出現前表現得一切正常。在劇烈的動作或對抗撞擊誘發下,大動脈可能會突然撕裂、迸發大量內出血,導致猝死,幾乎沒有生還可能。

另外,還有一種叫布魯格達氏綜合徵 (Brugada Syndrome),病人的心臟一般無構造上的異常,但存在心電活動異常,好發於平日貌似健康的青壯年男性,可能造成多型性室性心動過速,進而導致猝死。未病發時的常規體檢心電圖會呈現獨特的圖形變化,非心科專業人士有時不能作出準確判斷,容易在全科醫師或經驗不足者手中漏診。

至於腦血管急診,年輕人常見的發病原是腦血管瘤。這些先天畸形不一定在出生時或幼年時就會出現,但也可能早已存在但一直沒有發生破裂,等於病患者帶着一個“定時炸彈”相安無事地生存了很多年。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引爆”了(有時不一定與劇烈運動有關),後果不堪設想,輕者造成肢體殘障或變成植物人,重者死亡。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人會在身體完全無不適的情況下去做腦部掃描的。目前,腦部CT或MRI檢查也不是體檢的常規項目。誰是潛在病患者呢?不知道。

有些要點可以肯定,比如隨着運動強度的增加,發生運動相關的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在增加;運動員應進行基礎心臟疾病篩查;運動是把雙刃劍——劇烈運動增加了患急性心梗和心源性猝死的風險,而經常做系統運動訓練的人士,發生心腦事件的風險會下降,退一步講,即便發病,往往癒後會好一些,當然這是指人群總體上。概括而言,不能因為存在一些風險就拒絕長期做運動。

不過,運動項目和運動量,到底還是需要個體化和因人而異。另外,在接觸長期或高強度的運動前,我們還有以下幾步要做的:讓醫生通過了解病史和基本體格檢查,完善心血管病篩查;進行廿四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篩查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接受心臟彩超檢查,了解心臟結構有沒有異常,通過此檢查還可明確可有肥厚性心肌病等結構性心臟病,甚至有時能發現主動脈瘤。

心肺運動試驗也不容忽視。這是目前運動員、馬拉松參賽選手必須進行的一個檢查項目,也是有基礎心肺疾病患者在運動訓練前必須接受的一項檢查。該檢查模擬小型的運動訓練,可明確個體運動訓練的風險,並可引導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

切記,運動中如出現胸痛、劇烈氣促、眩暈、眼前發黑、嚴重關節不適等情況,應立即停止,並尋求醫護人員或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診療。

譚健鍬

2021-08-14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202.html 1 運動猝死是怎麼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