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08月18日
第C0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尋樂人生)前車之鑑:順天還是逆天?

前車之鑑:順天還是逆天?

去年九月,“輕軌東線方案”公開諮詢中提及,之所以採用海底隧道,及大部分為地下路線,目的是“於惡劣天氣下提供跨海交通服務”。

諮詢內容分三段,第一段東線北隧道,沿馬場北大馬路及友誼橋大馬路對開海床下行;第二段於中央綠化走廊地底運行;第三段連接新城A區及E區的海底隧道……由地底緩緩向上爬升,與氹仔線高架橋結構相連接,到氹仔碼頭站。

讀了郭濟修的文章,致電W討論這件事,想請教他的哥哥。W長兄是橋樑專家,曾參與港珠澳大橋及內地大連市重要基建項目。W 說,其兄並不贊成澳門輕軌採用海底隧道模式,原因是海床太淺,會影響航行。有關意見亦曾提出過。

我想,先不要討論澳門海床是否適合建海底隧道,回到安全考慮問題。花了幾百億建成海綿城市的鄭州的災難,對全球是個警號:氣候變化是正在發生的事,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倖免。連有準備的城市也無法應付極端性降雨!全球氣候專家一直呼籲大家減少使用化石能源,為惡劣天氣做好準備;聯合國亦呼籲全球合力對應極端天氣,做足措施適應氣候變化。

“適應”就是順天而為吧?逆天工程雖然偉大,但其安全性是否經得起時間和極端氣候的考驗?一場“天鴿”,把十多個澳門人淹死在地底停車場和地庫中,從此政府成驚弓之鳥。有了鄭州地鐵災難為鑑,原意在惡劣天氣下可提供正常跨海服務的海底隧道輕軌,未來會不會是第一個停止運作的公交?假如出現淹浸,而幸未造成人命傷亡,澳門人是不是要付出天價的復修與維護費,又難保再有下一次?

誠如郭兄言:“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在‘天鴿’期間,僅一場大雨就報銷了,花了兩億元,用了兩年才修好……輕軌東線是不是還採用海底隧道?”

(輕軌 · 隧道模式 · 下)

沈尚青

2021-08-18 沈尚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980.html 1 (尋樂人生)前車之鑑:順天還是逆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