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08月18日
第C05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路氹邁向職住平衡創條件

路氹邁向職住平衡創條件

據早前報章報道,特區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騰空並收回位於氹仔包括原海洋世界主題公園在內的193,775平方米土地。收回的土地分為兩部分,包括位於氹仔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及東北馬路,原定用於興建海洋世界的134,891平方米土地,有關土地已於二○一八年被宣告批給失效,毗鄰六幅合共58,884平方米的地塊同樣被收回。工務局稱,土地內有多間僭建物,並放置貨櫃、建材、雜物及停泊車輛等,由於土地在清遷期限屆滿仍未騰空,政府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

一、土地閒置多年終被收回

對於上述氹仔包括原海洋世界主題公園的土地,據報已閒置了二十多年,由最初規劃為發展主題公園,到後來不斷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屢不獲政府批准,歲月蹉跎,有關土地荒廢多年。猶記得筆者當年仍在就讀大學時,該處已進行填海,原來的土地規劃是用來興建一座名為“海洋世界”的旅遊設施,適值澳門回歸前經濟不振、百業蕭條的時期,筆者對此旅遊設施充滿期待和有無限憧憬,希望其可帶動本澳的旅遊業,從而幫助當時本澳的經濟發展。然而,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筆者現已人到中年,有關土地依舊未被發展,令人唏噓。現在,有關土地終於被第五屆特區政府正式收回,筆者只能嘆一句“遲到好過無到”。

二、職住平衡規劃方向正確

職住平衡是指在某一地域範圍內,居民中勞動者的數量和就業崗位的數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採用步行、自行車或者其他的非機動車方式;即使是使用機動車,出行距離和時間也比較短,限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這樣就有利於減少機動車尤其小汽車的使用,從而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

職住平衡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巨集觀層面的土地使用模式、中觀層面的住房供給與選擇模式,以及微觀層面的綜合配套完善程度。

1.土地使用模式

合理的土地使用模式主張緊湊佈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態,提倡高強度開發以鼓勵公共交通的使用,促使形成良好的城市結構和土地利用佈局。這些措施將有效地減少居民出行需求總量,縮短居民出行距離,形成有利於公共交通發展的交通需求特性,從而實現居民近距離出行使用步行和自行車、遠距離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綠色交通模式。

2.住房供給與選擇模式

在影響職住空間關係的因素中,住房供給與選擇模式佔據重要位置。在住房供給方面,每個分區都應同時提供不同類型的住房,即混合的建築類型和戶型;可根據不同小區的區位特點採用不同的戶型比例以及供給模式,如出售或出租等,從而促進就近工作。尤其應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在總的住房供給中該類住房應佔有一定比例,最好不低於30%。

3.綜合配套完善程度

在職住平衡關係中,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等社會公共事業,建設功能完備、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生活居住工作區,既是實現職住均衡的微觀影響因素,也是減少居民生活出行總量、縮短生活出行距離的實現途徑。

據報有關地段已被特區政府的城市總體規劃列為商業用途,以使氹仔能達致職住平衡,可以想像未來此區將成為氹仔一個較具規模的商業區,好處是日後住在氹仔的居民,可更有條件選擇在該區工作。這樣,不但可以節省他們每天的上班時間,亦可減輕澳門半島和路氹區各個主要道路的交通負擔,有效紓緩繁忙時段交通擠塞的情況。另外,此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無敵海景,筆者擔心,未來此區被用作商業用途後,氹仔一般居民可能無福消受,望門輕嘆。因此,為了真正達致職住平衡的目的,建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日後對此區作具體規劃和建設時,多參考外地類似地區的做法和經驗,以及吸收離島區居民的意見,力求在商業建設的基礎上,完善綜合的配套設施,如多加入一些能供居民能夠享用的元素,包括海濱長廊或公園、大型廣場或草地休憩區等,以使住在氹仔區的居民可以在節假日時能多一處享受家庭樂的地方,長遠而言,有助此區域發展規劃在本澳居民心中的認受性。

悠 閒

2021-08-18 悠 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8989.html 1 路氹邁向職住平衡創條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