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8月19日
第C0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菁菁樂道)我們不要“喪喪的”

我們不要“喪喪的”

最近幾年,“喪”文化開始為人所知,維基百科中說,它是一種由頹廢、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所引發的亞文化。實際上,它對人們的影響,似乎在受疫情衝擊的這兩年開始加劇。毫無疑問,我們的生活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變化,病毒的變異帶來疫情的反覆,疊加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很難不讓人覺得“喪喪的”。

這種情緒在整個世界蔓延,它所對應的英文是“languishing”,領英網曾有篇文章專門介紹它。它是:你所感受到的說不清的、乏味的、悶悶不樂的情緒;介於抑鬱和健康幸福之間的狀態——失去活力;以及它會使你缺乏動力,注意力無法集中。

基於它的殺傷力,文章中也給出克服這一種情緒的幾個建議,包括:給自己一些不受干擾的時間;品味和慶祝一些小的事情;專注於一個小目標;嘗試表達感激之情;做一些善事;嘗試新事物;尋找社群和聯繫;到自然中去。

就我自己的體會,疫情確實對情緒有負面影響,但是沒有疫情時,有時一樣也會因為這事那事,而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然而一如孔夫子所言:“善乎,能自寬者也。”我們其實終身都在試圖學會擺脫負能量。

當我的情緒不高時,我會給自己猛灌雞湯,多想自己擁有的那些金錢不能買來的財富——親情和友情(畢竟物質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聽勵志的歌,比如《真的漢子》,然後跟着唱幾句;去做激烈運動,出一身汗,感受身體產生的多巴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閱讀和寫作,對“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身體力行,確實可以讓自己不會那麼“喪喪的”。

遠離負面情緒,若是靠自己,那就盡量培養多一點的興趣和愛好;但若真的無法靠自己,那要勇於向親友甚至醫生求助。總之,我們不要“喪喪的”。

楊 菁

2021-08-19 楊 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9164.html 1 (菁菁樂道)我們不要“喪喪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