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血影說暴戾
據一般人的邏輯認為,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不過連日的報章都有新聞,疫情固然不是好新聞,更多的是詐騙之事,這還不算是最壞的新聞,更壞的是血腥事件。所謂“見紅”。本來中國人傳統上認為紅是喜慶之徵,不過這一回的紅卻是血光之災。
據消息說,一青年在台山新城市花園(大廈)第十五座十八樓施襲,斬傷戶主男女兩人,傷者負傷求救,管理員見狀報警,一名青年男子被捕。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有恨、有仇而思報雪,這是人們普遍的想法,不過這就是以暴易暴,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當然,以德報怨是上上之策,但不是每個人都是聖哲。行兇斬殺,也許並非基於仇恨,行兇者是個瘋子,那就與仇怨無關。這宗血案的發生,直至見報的時候還未知因由,而畢竟這類案件都屬於暴戾。
把暴與戾兩字拆開,戾是情感的表現,由情感的驅使化為行動,這行動便是暴。照字義,兇惡殘酷謂之暴。而欺凌、凌辱也是暴。賈誼《過秦論下》:“強侵弱,衆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無論如何,暴是負面的行為。
說過暴,且慢談戾。戾,原指彎曲,引申為乖張、違逆。《淮南子 · 覽冥》有多處有“戾”字:“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這“戾物”指殘害其物。文章說女媧煉石補青天的故事,謂當時九州大地分裂,殘害百物,經過修補青天之後,戻物現象乃止。另一處是:“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這是夏桀執政的時候,昏君無道,他做起事來總是違反蒼天的意志(常理),發號施令悖於四季時令的特徵。
唐司空圖《銘秦坑》:“秦術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隨覆。”說的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這種暴戾惡行,使到整個禮制隨之傾覆。這是倒行逆施,因戾帶來的惡果。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