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日常
“亞洲的烘焙很弱。”在港台生活多年的外國友人跟我抱怨。我不服。澳門最出名不就是杏仁餅、蛋撻?
“餅食美好,麵包卻慘不忍睹。”他的反擊讓我一下子啞口無言。
除非專門跑一趟設在賭場的高級餅店,澳門坊間所售的西式麵包大多讓人汗額,愧對所謂的東西方文明交匯四百多年。
偶爾遇上好的麵包亦不敢聲張。曾經參與澳門某著名藝術家的西式家宴,餐前麵包好吃極了,主人卻打死也不肯透露購自哪一家店。朋友們索性入手麵包機和進口麵粉自行研發,另製天然酵母和果醬。
好吃的麵包和好吃的米飯,都能當獨腳戲的主角,且讓人忍不住放下餐具查問出處,仔細瞧瞧內裡的乾坤。
像樣的西式麵包店都少不了法棍。好吃的法棍是夢幻逸品,大而清晰的刀痕、金黃酥脆的外皮、內芯不規則的大氣孔均匀飽滿,鬆軟而有嚼勁,和濃湯、魚子醬、肝醬、鵝肝都是天作之合。
在巴黎隨便找一間麵包店,品質都不錯。法國男人喜歡把法棍夾在腋下邊走邊吃,送貨員老是把沒有包好的法棍赤裸裸豎在顧客的公寓門前……好吃的麵包尋常至此,甚至可以不講衛生。
某年平安夜黃昏,我和W在巴黎的花神咖啡店喝咖啡敍舊,她富貴的老外先生不斷叨嚷,要趕去某著名麵包店買法棍。W笑說:“嗚嗚沒有麵包吃了……這傢伙滿腦子都是麵包,像不像歐洲小說裡那些擔心冬天飢荒的農民?”
越南法包(Bánh mì)較法棍鬆軟且輕,順滑又不失酥脆,帶有淡淡麥香,雖不能獨當一面,但以出色的配料取勝,豬肝醬、炭燒豬肉、香葉、酸菜、火腿、肉凍、小黃瓜、醃蘿蔔絲、美乃滋,在法包裡都能和諧共處。坐在胡志明市的熱鬧街頭,點一杯冰滴越南咖啡,和朋友分吃一個重量級的越南法包,感受味覺的澎湃,夫復何求。
(出爐麵包 · 一)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