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8月23日
第C07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從國際上的水災看人類的課題

從國際上的水災看人類的課題

今年七月中,河南鄭州等地發生百年罕見的暴雨,造成數百萬人遭逢嚴重洪水侵襲。無獨有偶,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竟然也在七月中的某個四十八小時內降下了等於兩個月夏天的超級雨量,形成萊茵河河水暴漲,迅速淹沒鄰近多國城鎮的慘劇。而這樣的超級水患,近幾十年來已經屢見不鮮的在全球各地持續上演,令人難以預測與防範。

而這些不斷在各處發生的水患,近年來隨着極端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氣候難以預料的變化無常,有的地方乾旱異常,有的地方卻水患不斷。二○一七年八月,澳門遭遇颱風“天鴿”來襲,造成數十年來罕見的災害與損失。至於鄰近的日本靜岡熱海市,七月初也在一場大雨後發生土石流,導致上百戶人家慘遭淹沒的悲劇。而地處太平洋熱帶氣旋發源地之一的菲律賓,光是去年就有二十多個颱風侵襲,造成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形成了雪上加霜的困難局面。

而這樣的水患,從來就不是歷史上的偶然。筆者家中的長者,經常提及發生在一九五九年的“八 · 七”水災,幾乎把台灣中南部摧毀殆盡,是老一輩台灣人聞之色變的重大災害。而筆者從小住在基隆河畔,親眼目睹的水患不計其數。小時候每到颱風季節,河水開始泛濫,從上游漂來的許多動物屍體、人們逃難不及收拾的各式家當、偶爾還有落水的人體等,都在童年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當然,洪水無情,當年眼看着河水開始進逼家門的時候,家中長輩就會開始捲鋪蓋,並帶着全家逃跑到附近的高地或小學二樓避難。至於住在低窪地區的親戚一家十口,颱風一來,簡陋的竹屋瞬間倒地,當爸爸的就必須急忙牽着家裡唯一的交通工具——鐵馬,承載兩個幼子與全家細軟,其餘七人圍着單車,大手牽小手,在田埂中冒着滂沱的雨勢,涉過湍急的大水,一步一步地舉家逃命,驚險萬分。然而也因為這些水患,許多原本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這災害中,相互幫忙與接納,例如全家遭淹沒的鄰居,就投靠在沒有淹水朋友家的二樓,兩家小朋友不懂得害怕,相約用大臉盆把小弟小妹們裝在裡頭,推出去逛着淹水的大街,穿梭在忙着救災的人群中,樂此不疲。

其間,更有一所大學在端午節遭遇一夕成災的淹水經歷,讓許多來不及挽救剛要完成論文的研究生,必須半夜破窗逃出被水灌入的宿舍。也有大一學生,急着涉水穿過橋面返校,途中卻被湍急的河流沖走,同行者呼救無門的憾事發生。也有人因為熟悉水性,即時發揮救難精神,多次冒險犯難,涉水游泳,運送泡麵、飲水等物資到學生宿舍。大水過後,不但贏得眾人掌聲,後來更博得女同學的芳心,締造了好的姻緣。

而這些無情的水患,無論是如何的摧毀各種建設,阻斷了人們正常的生活步調,但災後重建,依然顯現出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堅韌與決心。即使良田被水淹沒,房屋倒塌,橋樑遭無情沖毀,電訊中斷等禍害,但人們還是擦乾眼淚,打起精神來重建殘局與家園。

記得二○○一年九月“百合”(台譯:納莉)颱風來襲,在天災與水門關閉不及下,造成完工不久的台北板南線捷運等地鐵,慘遭洪水淹沒,讓最繁忙的忠孝東路變成黃澄澄的大河,重創台北的交通與整個城市。這樣的災害,一次又一次的在全球各地上演着,但也一次又一次的督促人們進行災後重建,重新恢復都市的活力與生氣。從這裡頭也看出人們的韌性與鬥志。儘管人是無法與天鬥,人也不可能再推崇人定勝天的思想,但人可以依靠堅強的鬥志與同舟共濟的精神,團結一致,面對氣候變遷,共同思考如何與自然相處。甚至教育下一代,如何減少人為的破壞,與預防大地的反撲等。面對全球各地遭逢水患的經驗教訓,除了平時養成居安思危的習慣外,面對災害真的是人類必須共同因應的課題了。

周祝瑛(大學教授)

2021-08-23 周祝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39910.html 1 從國際上的水災看人類的課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