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08月24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樊樊山增祥

樊增祥行書自作《三月三日樊園修禊序》手卷(節選首、尾部分)

樊樊山增祥

百世韶華感昔年,月泉吟嘯記從前。

今朝夢向南朝月,人物風流嘆逝川。

樊樊山在晚清吟壇素稱健筆,享高壽,民國辛未卒,年八十六。平生作詩逾萬,又擅駢體,刋集若干。賦詩好用僻典,工裁對,尤以香艷自負,於同光體中別樹一幟,人目之為“樊美人”。《光宣詩壇點將錄》謂其“生平以詩為茶飯,無日不作,無地不作”,亦是一病。其詩之下駟不免徒見藻麗而稍乏情味,雖多而無益,不若即情生情,既瞻且速。如《中秋夜無月》一首云:“亙古清光徹九洲,只今煙霧鎖浮樓。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詩為宣統初署兩江總督時作,一時心緒,委婉清深,尤足以移人。樊山光緒三年中進士,歷任浙江、陝西藩臬,洊至江寧布政使,署兩江總督。善於斷訟,判牘文理俱佳,有聲於時。入民國,初居上海,旋應袁世凱之招晉京以備顧問,兼職史館,以詩酒終老。在滬時與前朝同官組超然吟社,“吾屬海上寓公,殷墟犁老,因蹉跎而得壽,求自在以偷閒。本乏出人頭地之思,而惟廢我嘯歌是懼。此超然吟社所由立也。”又謂“惟茲吟社,略仿月泉。友有十人,月凡再舉。晝夜兼卜,賓主盡歡。”見《超然吟社第一集致同人啟》,載《樊山集外卷》。此其自書《三月三日樊園修禊序》手卷,記敘民國二年癸丑超社在樊園仿王羲之蘭亭之例與同人宴集,題目、款識共三行,正文六十一行,行十五至十七字不等,洋洋近千言。起首云:“旅滬之第三年,歲在癸丑三月三日,超然吟社諸公仿蘭亭修禊故事,集於樊園,自永和九年至今歷二十七癸丑矣。”止菴相公命歗儔侶,“乙菴則謂,事同王謝,故當詩仿蘭亭。爰約同人各賦五言七古詩二首,一人兩詩,亦蘭亭例也。《臨河》之序,以屬不才。竊謂今日之會,與蘭亭同之者三,異之者四,勝之者一。”乃由人物、爵位、服飾、時序、文章、氣誼相較古今異同。“宿雨新霽,春陰甚薄”,“西亭舉酒,非典午之夕陽;東墅圍棋,得謝家之風氣。”以樊園比蘭亭,“有水而無山,碧桃之壽三千,多花而少竹。右軍不如我在金粉之樓臺,我不如右軍在青綠之山水。”序中所述人物,止菴為瞿鴻禨,乙菴為沈增植,濤園為沈瑜慶,藝風為繆荃孫,散原為陳三立,父子提學謂吳慶坻、吳士鑑。款識“癸亥四月既望,天琴老人書於城西寓廬。”款下鈐朱文印“嘉”。此序為民國二年癸丑作,十年後書於舊京。樊山湖北恩施人,原名嘉,又名增,字嘉父,别字樊山,號雲門,晚號天琴老人。此書署款天琴老人,鈐名印“嘉”故云然。樊山向有書名,點畫方折,結體內斂而外拓,別具一格。此禊序計書時年七十八,暮年之作,一氣呵成,猶下筆如鑄。其送沈學使漢南校試詩有“老來退筆少鋒棱,瘦沈何心譽彥昇。嬉笑文章蘇內翰,精嚴書法趙吳興”等句,以任昉、蘇軾、趙孟頫自比,觀此禊序議論風發,書法八面出鋒,老來退筆實屬謙詞。

陳懷萱

2021-08-24 陳懷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0126.html 1 樊樊山增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