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08月29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我的”藝術節

“我的”藝術節

在官方“藝術節”舉行前,澳門劇場文化學會舉行了一場網上講座,主題為“什麼城市?什麼藝術節?”,講者周伶芝是台灣資深藝評人,也是近兩年的台南藝術節策展人。講座中,她從西方藝術節與策展的源頭說起,提到藝術節本非因城市而出現,一開始當然也沒有要肩負“吸引觀光客”的使命,而策展英文“curate”的語源具有“照料”和“治癒”。策展就像醫生帶領觀眾看到患者,我的理解就是藝術策展讓觀眾看到“此地”正在面對的問題。也就是一種“問題意識”,讓人從中更了解這個地方。

然而,畢竟“藝術節”是“被舉辦”的,它背後涉及各種權力與資本,同時也影響着它對“當下”、“地方”的詮釋,也就是說每一個藝術節,如果它真的具有某種問題意識,它所塑造的想像,例如澳門這個地方,或這個地方裡的人是什麼,肯定無法滿足不同人的想像。我們很難說這個藝術節所詮釋的“澳門”對或不對,只能透過這個藝術節或明或暗的策展論述,揣摩它對此時此地,和此時此地的人的塑造與想像,去思考這個“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像,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澳門藝術節”剛好是個官方主辦經年的旗艦級藝文節慶,也許它更是官方文化視野與文化政策的具體呈現。

“記我的藝術節”系列文章,從五月至今寫了十多篇,它從四月底觀看官方藝術節以外的展覽與演出開始,作為熱愛藝文活動的觀眾,最初希望在“被舉辦”的藝術節慶以外,規劃一種專屬自己的“藝術節”。今天澳門的藝文展演活動幾乎已從短缺變為過盛,我們如何主動選擇、愛恨,也就是每個人詮釋此時此地,建構文化身份的儀式。

(記我的藝術節 · 十六 · 完)

踱 迢

2021-08-29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1085.html 1 (衆藝館)“我的”藝術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