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作文秘訣
最近,有在其位的官員發表講話,強調學好語文的重要性。於是,幾位有兒孫正在唸中小學的親友,不約而同地向我求助,諮詢我: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水準。他們的態度都十分誠懇,令我難以用“三多”理論(多閱讀、多思考、多練習)簡單作答——有搪塞之嫌。在答覆他們之前,我得好好想一想。
我想起來的是魯迅先生的《作文秘訣》。文章開篇第一句就是:“現在竟還有人寫信來問我作文的秘訣。”顯然,魯迅先生認為作文跟做醫生做廚子不同,是沒有秘方秘訣的。他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論據:祖傳的作家很少見。所謂“父子作家”、“夫婦作家”,不過是拿肉麻當有趣,“妄將做官的關係,用到作文上去了”。
不過,魯迅畢竟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過多年古文,順手就歸納出了做古文的幾條秘訣:內容上,要通篇都有來歷,而非古人成文;也就是通篇都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個人其實沒有說什麼。修辭上,一要朦朧,二要難懂。具體做法是,縮短句子,多用難字。魯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說這些話當然不是認真的,他是在諷刺古文家。卒章顯志,他主張“白描”,“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魯迅先生的主張,當然是極正確的,但不太適合中小學生。中小學生作文的主要問題不是粉飾、做作、賣弄過多,而是搜腸刮肚,沒有多少話可說,是思想、辭彙上的貧乏。
思想、辭彙貧乏並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只是一種感覺。這個感覺來自對寫作的認識。
普通人一聽說作文或者寫文章,都會像幹一樁神聖事業那樣,莫名地緊張起來,手腳拘謹,汗出如漿,不知所措。
(二之一)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