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樓市金九成色不足 打擊投機客
【本報記者廣州一日電】廣州樓市“金九”成色不足,中原研究發展部發佈數據顯示,廣州市場呈現明顯降溫趨勢,延續八月疲態,買家觀望情緒濃。九月廣州新房網簽6,921宗,環比漲3%,對比去年“金九”成交跌近3成。今年政策環境“轉冷”,投機客受到打擊,預計十月成交“冷熱分化”依舊明顯。
新供應年內新高
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認為,造成今年“金九”成色不足的主因在於調控影響持續且深遠。今年上半年的購房有關政策頻出,六至八月繼續加碼,八月底更推出“王炸”二手指導價,置換買家經歷“房貸審批慢”之上的“雪上加霜”。此外,八月底掛牌的第二批供地出現“限售價”、“限15%溢價”等新玩法,通通傳導至新房市場,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另外,由於網簽存在一定延後性,九月成交集中反映八月末至九月中上旬行情;九月下旬起,中秋期間開發商推貨力度預計明顯加速,同時國慶假期近在眼前,成交氛圍較八月明顯改善。
相比起低迷的成交,九月新批供應量超越八月,創年內新高,達13,574套(142.5萬平方米)。除傳統開發商備戰“金九銀十”這一客觀原因,由於四月新政後廣州實行更嚴格的指導價制度(不得高於最近一批預售房屋備案均價下浮3%),為避免多次申請造成指導價過多下浮,部分開發商一次性推出更多貨量。
調控越趨精細化
截至九月末,全市庫存量989.3萬平方米,去化周期11.2個月。由於成交量增幅低於供應量增幅,導致全市整體庫存量增多,九月整體去化周期再升近1.5個月。庫存周期在經歷一年走低後,今年三月起持續回升,且持續六個月回升,截至九月廿五日,庫存消化周期已高於二○年九月水平。
今年政策環境“轉冷”,投機客受到打擊,“房住不炒”已是大勢所趨。目前調控政策越來越“精細化”、“人性化”,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得到優化,部分區域的成交保持活力。但第二批供地半數土地流拍,私企“躺平”,國企成為主力軍的土拍結果,也給一手市場帶來影響,部分買家將保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