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10月04日
第A11版:經濟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中國會否輸出通脹?

中國會否輸出通脹?

八月中旬,中國發改委加碼推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導致江蘇、浙江、廣東等十多個省份於近期開始限電,令重工業到輕工業多個上游行業遭受波及。

此輪秋季缺電主要源於供給側因素。首先,近期煤價的大幅上升對發電企業帶來壓力。今年以來,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外需反彈及替代效應為中國工業生產帶來了強勁的支持,從而導致電力需求上升。由於水電受南方乾旱影響同比減少,電力需求主要依靠火電,帶動了對煤炭的需求。由於中國電價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市場化,煤價的上升導致發電企業被迫減產。其次,隨着缺電影響越來越普及,中國的能耗雙控政策也成為焦點。但是中國的能耗雙控並非新政策。回顧“十三五”計劃,中國建立了能耗雙控的制度,以減低全國能源消耗的強度以及總量的目標,並將目標分配到各個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此次能耗雙控很大原因是上半年受替代需求支持影響,工業產出大幅增長,導致各地能耗超標,為了確保全年能耗在額度之內被迫近期加大管控。

至於對經濟的影響,可能主要有兩個。第一,內部方面,隨着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企,上游企業漲價對中下游企業盈利空間的擠壓加劇。再加上國內產出受限以及運輸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今年中國下半年GDP增長可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中表示將繼續保持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和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意味着接下來貨幣政策可能支持信貸增長。本欄不排除央行年底前降準的可能。

第二,外部方面,本欄擔憂短期全球通脹。此次中國的煤炭危機並非偶然,歐洲目前也正面臨天然氣危機。需求方面,在減碳的大趨勢下,中國對天然氣需求顯著上升。此外,歐洲方面,隨着碳價持續上漲,對天然氣需求也有所上升。二○年以來天氣變化加劇,除了二一年初以來經歷的寒冬和酷夏之外,全球多地出現乾旱導致水電下滑,風電供應不穩定也導致需求再次轉移到更為穩定的天然氣上。供給方面,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卻無法進一步提高。另外,巴西等地因乾旱導致天然氣出口下降都導致短期內供需出現失衡。未來包括煤炭和天然氣的供需關係可能很大程度取決於今年冬天的天氣情況。年底拉尼娜可能連續第二年出現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此外,此次天然氣和煤炭危機,也可能為其他能源譬如原油帶來溢出效應。而此次缺電的限產可能成為中國加快電價改革的導火索。這可能會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進一步上升,不排除此輪的能源危機導致中國向全球輸出通脹。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謝棟銘

2021-10-04 謝棟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7947.html 1 中國會否輸出通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