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10月04日
第A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小窗幽記》句云:“辯不如訥,語不如默,動不如靜,忙不如閑。”分別以“辯”與“

訥”、“語”與“默”、“動”與“靜”、“

忙”與“閑”作比較。其實毋須比較,文中已宣佈了結果,那就是“不如”兩字。

辯,是善於言談,也作巧言解。相反,訥就是語言遲鈍,口齒笨拙,如《史記 · 李將軍傳》:“(李)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陣),射闊狹以飲。”如果作為一個政客,則全憑那三寸不爛之舌取勝;教師講課也講究“辯”:善於言談動聽,否則學生都見周公去了,很明顯是辯勝訥。然而陳繼如竟反過來,謂“辯不如訥”、“語不如默”,不說話比“口水多過茶”好。難道是“無聲勝有聲”乎?

《小窗幽記》那幾句話,是根據《老子》四十五章而說的。《

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老》文說:最圓滿的東西好像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最充實的東西,看似空虛,然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譬如空氣)。以同樣道理帶出另一些事物:最正直的東西好像彎曲;最靈巧的東西好像笨拙;最卓越的辯才者,好像口齒笨拙,《莊子 · 達生》:“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文章說:“紀渻子為齊王養鬬雞,十日而問之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此所謂:“辯不如訥,語不如默。”

由訥、默引申至動與靜、忙與閑。要解說動與靜、忙與閑,可以借《千字文》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八個字去說明。這是指賢明的天子垂衣拱手,無為而治。《文選 · 王褒 · 聖主得賢臣頌》:“雍容垂拱,永永萬年。”

冬春軒

2021-10-04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7957.html 1 (筆雯集)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