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10月04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長津湖》擊敗《007》

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家電影院內,觀眾排隊等待觀影。 (中新社)

公映四天票房破十五億

《長津湖》擊敗《007》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北京日報客戶端三日電:截至十月三日晚上九時許,抗美援朝戰爭巨製《長津湖》公映四天,票房突破了十五億元大關,在所有國慶檔中影片遙遙領先。該片以單日四億四千五百萬元(截止時間)的票房再攀新高,第三次刷新了國慶檔歷史影片單日票房紀錄。

場面震撼淚點多

“比起‘大片化’,主旋律電影更需要做到的是‘精品化’。為了確保精品,越來越多成熟大導演涉足主旋律創作。”《新京報》評論稱,《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大導演聯合執導。陳凱歌主抓人物塑造、主題表達等文戲部分,徐克與林超賢負責戰爭場面調度,把戰爭的驚險慘烈體現得淋漓盡致。

“《長津湖》本身淚點很多,但你卻並不覺得煽情。”南方周末旗下影視公眾號“24樓影院”評論稱,導演用了一種很克制的方式去呈現戰爭裡的主旋律,不過分拔高,不生硬歌頌,只用震撼的場面、堆積的細節去喚起觀眾心底的共情,用鏡頭語言和藝術手法去挖掘戰爭的殘酷、志願軍的偉大。

投資金額達十三億,拍攝近二百天,七千位前期人員,片尾字幕滾動長達七分鐘,涉及一萬二千名以上的劇組工作人員……《長津湖》創下國產戰爭片製作規模之最。

“《長津湖》擊敗了《007:無暇赴死》,後者在全球超過五十個電影市場的票房預期達八千萬至一億美元,而《長津湖》僅在中國電影市場就將輕鬆創造一點五億美元票房。”美國《荷里活報道》稱,《長津湖》的強勢開場確保其成為當周周末世界電影票房的最大贏家。

主旋律大片火爆

另一部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父輩》,是繼二○一九年《我和我的祖國》、二○二○年《我和我的家鄉》後的最後一部“國慶三部曲”。

該片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導演,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反映時代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令人笑淚齊飛,被讚為“國慶節最適合全家觀看的影片”。

“越來越多的宏大叙事中,凸顯了小人物帶來的家國情懷,表達了對個體命運的殷切關懷,電影中主流價值觀表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被拓展。”搜狐網的一篇評論文章稱,主旋律大片火爆電影市場,是電影大製作、高質感與觀眾愛國熱情同頻共振的結果。

“主旋律大片有荷里活大片不具備的獨特性,便是中國人的情感。”微信公眾號“上觀新聞”的文章稱,例如《長津湖》中有中國人對待戰爭、和平的態度,對待國家和土地的態度、對待兄弟姐妹的態度,這是完全屬於中國精神世界的東西。

票房現二八現象

不過,市場需要大片來提振,但行業要長遠健康發展卻又不能只依賴大片。

今年早些時候,票房分佈就出現了嚴重的“二八現象”: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清明檔的《我的姐姐》和《哥斯拉大戰金剛》都分別拿下了所在檔期的八成以上票房,而到了國慶檔,兩部主旋律大片的票房佔比幾乎從“二八”進化成了“一九”。

受一些地區疫情反覆、暴雨、洪澇等因素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僅為二○一九年全年的一半,所以國慶檔在某種程度上也肩負“背水一戰”的重任。不過“一超一強”或可解一時之渴,“一超多強”才是真正提振市場長遠之策。正如新華社新媒體文章所說,中國電影發展邁入了新高度,觀眾的審美已經被培養到一定的高度,電影作品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獲得新生。

2021-10-0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7974.html 1 《長津湖》擊敗《0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