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煤價高企致限電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網、第一財經三日報道:近日以來,多地限電引發關注。在限電的背后,是煤炭價格的高企。
煤企淘汰落後產能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分析,一方面,今年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導致煤炭需求大增、超過預期;另一方面,近幾年煤炭行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以及表外產能縮減,導致煤炭供給缺乏彈性。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原煤產量增速比同期煤電發電量增速低八點七個百分點,累計進口煤炭同比下降百分之十九點七。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八月,全國原煤產量二十六億噸,同比增長百分之四點四。儘管原煤產量持續增長,但增速卻遠低於用電量增速。一至八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八。
由中電聯發佈的中國沿海電煤採購價格指數顯示,九月十六日到二十三日,動力煤價格已經達到一千○八十六元/噸(熱值為五千五百大卡),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百分之五十六點二六。
電廠發電越多越虧
動力煤價格持續上漲,對以火力發電為主的企業來說,極大增加了成本。以上市公司京能電力為例,今年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增加百分之二十八,達九十五點四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約百分之一百三十六,虧損三億元。
對於這種狀況,有業內人士直言:“煤炭價格這麼高,導致火電廠發一度電要虧錢,發的電越多越虧,自然就不願意發電。”廣東一家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火電每發一度電就要虧損七八分,如果機組全開,電廠一天虧損上百萬元。
“從儲量到產量、從產能到產量,並不能完全轉化。”一位資深煤炭行業分析師稱,中國“富煤”的觀點需要辯證來看:雖然中國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但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同時還是最大的煤炭進口國。
林伯強表示,中國有約十分之一的煤炭來自進口,這是因為我國的煤炭資源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晉陝蒙地區。把北方的煤運到南方城市,運費的價格幾乎佔了煤炭價格的一半。因此,東南沿海城市多選擇從印尼等國進口煤炭,海運低成本、運距短,使得進口煤價格與國產煤一般持平甚至略低,因此適當進口煤炭更“合算”。
進口煤存不確定性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擴大進口煤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印尼的煤炭產能嚴重壓縮,出口縮緊,海運價格飆升;臨近冬季,俄羅斯的用煤需求大幅抬升,冰雪覆蓋也給交通運輸帶來不便;蒙古國出口以焦煤為主,動力煤體量較小。
“考慮到表外產能縮減、供給缺乏彈性,近期煤炭供給會呈現一個緩慢上升的過程,不會出現跳漲。春節前後,生產活動一般會明顯放緩,到時供需可能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上述分析師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