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三
2021年10月06日
第C08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加快推電動車普及化 綠色出行助澳碳中和

汽車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

加快推電動車普及化 綠色出行助澳碳中和

環境保護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中國承諾力爭在二○三○年前實現碳達峰,以及於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兩個任重道遠的目標,並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其中,上海環境生態保護“十四五”規劃指出到二○二五年碳排總量確保達峰。

作為我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的澳門,雖是一座國際小城,然而自回歸以來,社會、經濟、文化、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伴隨而來的污染問題也隨之增加。澳門結合國家發展方向,在減碳總量方面並非追隨者,而是積極參與的建設者。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加大力度推進環保減廢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更新澳門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等。近年來,特區政府亦先後出台固體廢物管理、污水管理、節能與廚餘回收等多項環保管理辦法和政策。

多措並舉改善本澳空氣質素

澳門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臭氧,燃油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均是形成臭氧的主要成因。據資料顯示,澳門去年共有24.4萬輛車輛,與二○一五年的24.9萬輛相比雖略有下降,但本澳的車輛密度仍高踞世界前列。為有效改善空氣質素,特區政府以公交優先為核心,通過跨部門合作實施多種措施,包括:提升公共巴士服務、在各區多個巴士站點進行優化和分流、鼓勵市民選乘公共交通工具等,以達致控制車輛數量的增長,並持續構建步行系統鼓勵綠色出行。

與此同時,澳門交通事務局積極支持和鼓勵新能源汽車在澳門的發展,在二○一八年三月便增發了100個八年期純電動車的士執照、與巴士公司簽訂的“新巴士合同”規定所有屬首次註冊的營運車輛應為環保車輛等。

電動車等新能源車輛由於具有零排放及低噪音的優點,有助改善空氣質素,加上特區政府推出了豁免電動車輛的機動車輛稅及車輛使用牌照稅、由澳電安裝及管理的公共電動車充電位暫時維持免費充電服務、逐步增加充電位數量,以及繼續做好進口電動車輛的安全性檢驗和優化行政手續等鼓勵性措施。然而,截至二○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全澳只有電動車輛1,867輛,當中輕型汽車1,397輛、重型汽車226輛、重型電單車196輛,以及輕型電單車48輛,僅佔本澳整體車輛不足0.8%。

由此可見,要推動電動車輛在本澳普及化仍有一段漫長的道路。為此,本關注組提出以下數點建議,期望能加快電動車在澳門的發展進程。

(一)提升駕駛者選購電動車輛的誘因

機動車輛稅及使用牌照稅的豁免對購車人士而言無疑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並不足以推動駕駛者以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究其原因,是電動汽車的售價相對高昂。為吸引市民以電動車代步,歐洲多個國家紛紛推出購車獎勵或車商折扣等優惠,促使歐洲電動車銷售在全球市場的佔比於去年增長近一倍!如荷蘭通過了《二○二○至二○二五年電動車補貼政策》,在二○二○年合共提供1,720萬歐元補貼,其中1,000萬用於補貼新電動車,720萬用於補貼二手電動車。在德國購買不同車款及車價的電動汽車可獲得5,625至9,000歐元不等的補貼,以及豁免繳付10年車輛稅。

中國內地同樣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地方補貼政策,涉及北京、西安、河北、長春及山西等多個不同省市。其中,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早前發佈了《廣東省二○二一年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公告》,開展二○二一年汽車“以舊換新”專項行動。按照補貼標準,報廢舊車,購買新能源車的在使用環節補貼資金每輛車1萬元;轉出舊車,購買新能源車的在使用環節補貼資金每輛車8千元。澳門由於沒有汽車製造工業,建議可在買方市場方面給予一定補貼,以鼓勵市民購買電動車輛。

(二)完善配套設施供電動車車主使用

現時阻礙居民購買電動車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充電設施不足,澳門交通事務局了解車主所需,正逐步增加充電設施藉以提升電動車輛的使用率。據悉,現時由該局管理的53個公共停車場中,有42個停車場及7處公共道路均已安裝了充電設施,合共能提供200個輕型汽車充電位、2個電單車充電位及3個電池換電櫃,往後還將檢視公共停車場的環境情況,在條件許可下逐步增加充電設施,包括在新城A區等新建公共房屋停車場預留電動車充電位。

目前,除澳門交通事務局管理的53個公共停車場外,還有4個公共停車場由市政署管轄,加上私人屋苑的停車場,相信隨着電動車數量的持續增加,未來將增設更多充電位,以滿足車主所需。此外,建議可在合適的地點安裝智能充電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5G的應用結合電池交換設施服務,收集電池、車輛及充電等大量數據,實時掌握電動車及充電樁的動能信息,並可透過雲平台智能監控,確保供電安全,助推“智慧交通”的發展。

(三)通過“會展+”功能促進採購行為

澳門沒有汽車製造產業,所有車輛均須從歐、美、日,以及中國內地進口,在今年的“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中,新增設的“綠色交通展區”是活動的一大亮點。然而鑒於疫情出現了新變化,活動轉至線上舉行,通過雲洽談的形式舉辦“綠色交通線上推介”,得到了多個政府部門的參與和支持。

是次線上推介會有14家展商介紹電動車產品系列及相關配套服務,有86名政府部門代表及展商代表線上參與。有從事提供電動電單車零件及換電服務的展商認為,MIECF提供平台讓相關企業交流合作,期望透過是次活動能接觸更多供貨商,引進優質環保零件。今次通過雲配對與合作方相互交流和了解,相信對日後合作更具針對性,成效更顯著。

澳門土地面積有限,市場相對細小,要推動電動車的發展,需由特區政府牽頭,若政府在購置新車輛時能全面採用電動車,相信能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並且可呼籲六大綜合旅遊休閒企業使用電動車,進一步提升電動車所佔的比率。

(四)提升維修電動車專業人才培訓

相對於傳統的燃油車輛而言,電動車的保養和維護相對簡單,然而,由於電動車的技術較新,維修車房較為匱乏,加上涉及高壓電力,需要有絕緣工位等合適的空間和接受培訓的專業維修人員,具備急救知識,方能勝任。因此,建議澳門勞工事務局能提供相應課程,以培訓相關專業人員。

(五)電動電單車推行更換電池服務

本澳24.4萬車輛中,電單車就佔了12.5萬輛,可見電單車是澳門居民日常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電動電單車的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現時電池的更換不太便捷。有見及此,有業界人士計劃推行更換電池服務。首先,將計劃在公共停車場設置電池櫃作試點,若時機成熟,未來可擴大電池櫃的設置點,提升業界競爭力。

(六)冀制訂統一電動電單車電池標準

澳門人煙稠密,有着不少橫街與窄巷,大型車輛難以駛入,電單車成為居民重要的出行及謀生工具。隨着綠色交通的持續發展,預期澳門將陸續引進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動電單車品牌,為達致精準有效管理,建議澳門制訂統一的電池標準,並進一步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省市的電池規格,為澳門電動電單車的發展帶來契機。

民眾建澳聯盟產業多元發展

關注組

2021-10-06 關注組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8442.html 1 加快推電動車普及化 綠色出行助澳碳中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