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教與學
停課、復課再停課,政策變化之快往往殺人一個措手不及。上周末通知家長可以帶學生來上治療課,沒有想到一覺醒來,又是另一個世界了。
有別於娛樂和科技的急促發展,教育改變的腳步一直是審慎且緩慢的。在疫情的衝擊下,教育模式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改革。學習地點鬆綁後,線上課程取代了傳統的書本教學,遠距上課成為主流,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不再是講台上與講台下,而是一個大熒幕對着數十個小熒幕。其次,老師傳授知識的方式從單一方向轉為多元互動,早期做法多數是提前製作教學影片,後來有些地方建立全國課程資料庫,讓教師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現在看起來,漸趨成熟的線上教學,其實都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摸索、調整和磨合。
近日,英國國家學術院針對新冠疫情對當地社會帶來的長期影響進行調研,當中特別提到上課模式的轉變,對兒童及青少年學習和心理狀態的衝擊:學生們開始假裝上課或慣性缺席、課業表現倒退,弱勢學童的落差在資源不平等下更加顯著。縱使經過長時間遠距教學訓練後,學生的數位科技能力有所增長,可是在團體互動和人際關係上呈現較被動和消極的態度,以致網絡成癮和欺凌的情況更為嚴重。
疫情時代主張“停課不停學”,過往治療課全部以面授方式進行,當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需要給予身體或眼神接觸,並按照其表現提供即時反饋。對於長期接受這種上課模式教育的治療師而言,使用遠距教學是個全新挑戰,亦是不得不面對的轉變。我們也在持續學習,思考更多可能性的做法,突破其中的限制和框架。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