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10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須提高接種率建防疫屏障

須提高接種率建防疫屏障

屋漏偏逢連夜雨,新一波疫情危機仍未解除,颱風與再多兩例新增確診個案的噩耗同時夾擊,令人更感不快。復課、寬關遙遙無期,網上哀鴻遍野,前線人員疲於奔命。到底今波疫情還有否潛藏的社區痕跡、會否仍有受觀察人群陸續確診?何時才能截斷傳播鏈,遏止疫情?

無可否認,疫情自去年初出現至今近兩年,雖然偶有外地輸入個案,但一直零本地確診,社區傳播風險極低。這歸功於長時間以來,本澳的防疫抗疫政策得宜,由初期的口罩供應保障計劃,到按部就班的醫觀安排及一系列的防疫指引,成功守住防線;有序的核檢及安全健康的環境,亦使本澳很早期就恢復與內地通關。可以說,本澳在應對未知病毒的初期,在防疫工作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更成為周邊地區的典範。

但如今,“防疫資優生”不僅疫苗接種率落於人後,連防疫陣線亦一一自破。先是暑假期間的學校交流團員染疫後,致令本澳外防輸入失守;再來是醫觀酒店外洩病毒的漏洞,令疫情由“保安”群組蔓延至“裝修”群組。更因不少確診者居於人口極度稠密的北區,在病毒潛伏期間留下眾多移動軌跡,北區甚至全城的傳播風險大增。

又全民核檢、多地封控;又難以通關、無法復課;又關娛樂場、留家抗疫……社會、經濟、民生,居民的衣食住行被不知何時又會爆發的疫情嚴重牽制,市道雪上加霜,追加新一輪經濟援助的訴求四起。疫情已出現近兩年、全球對疫情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們是要繼續“追求零確診”抑或“與病毒共存”的討論,急速發酵。

理性討論,要與病毒共存,不再因確診個案而令城市停擺、出入境停頓,很大程度要視乎國家政策,這是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則是本澳的安全程度,目前疫苗接種率僅得五成多,要談與病毒共存,乃癡人說夢。若不希望長期受疫情牽制,需要居民配合接種疫苗,共同提升接種率,加快本澳建立群體防疫屏障,才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夏 耘

2021-10-10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060.html 1 (新聞小語)須提高接種率建防疫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