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的思考
田中泓
今年的國慶日適逢周五,與周六及周日連成一個小長假期,由於自疫情開始至今往返港澳都需要隔離,可作短程旅行的地方只剩下鄰近的廣東省。然而,上月中後期因在防疫酒店發生疫情小規模的傳染,小城與珠海的通關措施變得嚴格,核檢的有效期嚴重縮減,除了一些特定類別人員,從澳門入境珠海必須進行十四天的醫學隔離,這措施一方面影響了每天來往兩地工作的人員,亦使國慶黃金周來澳的旅客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澳門人亦無法經拱北口岸進入內地度假。
由於這小假期基本上甚麼地方都不能前往,大部分的居民只有留在小城,僅有的一些大自然地點便成為熱門地方。
我與朋友駕車前往大潭山,駛進入口不久,見登山的道路熱鬧得很,除了兩旁停泊滿車輛,行山的人士也很多,不少是一家大小,也有不少在放假的外籍人士。
見到這個情況,我們決定駕車到媽祖像那邊的行山徑,在登山路上同樣見到非常熱鬧,但相比大潭山,該處的人群相對少一點。在媽祖文化村旁邊的泊車區,也能幸運地找到泊車的位置。
我們沿山徑走了一圈,在山徑散步的人明顯比平日多,而且許多是一家大細成群結隊。
我一邊行山一邊思考,澳門市區高度城市化,除了澳門半島及氹仔幾處自然山體,留下最多自然環境的,現時只剩下路環,包括其山嶺、山徑、海灘及自然海岸線,是暫時能遠離城市的唯一地方。
早前有工程專業人士在研討會中,建議政府善用海域資源,提出在黑沙、九澳以南填海造人工島,並擴大延伸機場跑道人工島的方案。我認為這樣的方案當然可以加速澳門的城市發展,但路環僅存的自然環境亦因而受到影響及破壞。
在這段疫情期間,小城的自然環境變得更加珍貴,不斷地填海造地是可持續的發展嗎?值得深思。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