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經援 持久抗疫
澳門經濟被反覆的疫情拖累,旅客量不穩,賭收難求,復甦之路跌跌宕宕,舉步維艱。如今大至博企,小至微企正面臨不同程度的生存壓力,除因錯失黃金周消磨經營信心,更是對疫情、政策變動等種種不確定性產生憂慮。
旅遊服務出口的外需復甦乏力,內需亦後繼無力。去年首輪消費卡推出,即時釋放市場活力,商戶狂推優惠、居民買買買,大大提振信心;同樣的措施,第二輪的消費動力已遞減;第三輪更因經濟遲遲未復甦,消費低迷,額外拉動效用漸減,更多是替代式消費。不難發現,與以往商戶減價促銷,消費者蜂擁而上有別,現時消費者審慎消費,減價亦不為所動。沒錢沒條件消費,有錢亦不敢消費,整體消費氛圍相當疲弱。
經濟前景未明朗,投資發展亦受影響。現時各區不少空置街舖,尤其旅遊區,減租招租隨處可見。疫情持續將近兩年,何時結束無人知曉。本澳旅客量十分波動,隨着通關鬆緊程度時多時少,好景時日均客量逾四萬人次,低谷時急挫至一千人次,如近期陸路“半封關”狀態,旅客量再處低點。由於每次收緊通關後,何時恢復還看疫情進展,沒人說得準,外界只能靠“估”。但通關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疫下成為不穩定因素,不利投資部署,更令投資者觀望卻步,未敢輕舉妄動。
疫情未退,疊加颱風天引發各區水浸,市面氣氛低沉,期望推出精準扶持措施,刻不容緩。第四季是傳統消費旺季,政府可聯手商界考慮在電消計劃基礎上,共推鼓勵消費者注資享受消費折扣的措施,並把握年底節慶、會展旺季,重新激活社會消費氛圍;另一方面,穩住服務出口是保經濟的重中之重,觀乎內地“十·一”黃金周的出行意慾高漲,宜把握機遇,爭取疫後旅客來澳。
爭取復甦工作上,提高疫苗接種率是重點之一,並要尋求創造條件避免無預警下“封關”,在抗疫和經濟取得平衡,方能有效增加企業和投資者信心,支撐抗疫持久戰。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