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變事業 軟陶手作多元化增收
每一件手工作品背後,都蘊藏創作者的夢想和溫度。有本澳年輕家長原想趁工餘時間,以手作形式紓解工作壓力,卻漸對手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愛軟陶千變萬化的特性,並特意到香港報讀相關課程,其後決定把興趣變為事業,投資六位數於一八年成立“芸悅手作工作室”。期望通過作品為生活增添趣味和快樂,亦能藉此推廣軟陶文化。
隨心製作烘烤定型
該店創辦人梁笑東稱,自身喜歡手作,對編織、羊毛氈、輕黏土等範疇均有一定基礎,惟當時市場不乏同類產品,要突圍而出並不容易。留意到本澳軟陶發展處於萌芽階段,故決定把目光鎖定在軟陶上。
軟陶可以隨心所欲捏製成型,幾塊彩色的泥土,採用揉、捏、壓等方法,放到家用烤箱,用110-130攝氏度烘烤約三十分鐘便能定型,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太高溫,否則容易燒焦,而太低溫則會難定型,使得成品容易裂開。經過一雙巧手就能變成可愛的玩偶、胸針、耳環及擺件等,且軟陶防水又輕盈,是製作飾品的絕佳材料。本地市集的客群以女性居多,故該店以耳飾及髮夾為主,平均售價為八十至二百元不等。
疫下活動少收入跌
軟陶耳環的色彩豐富,亦能與金屬、木、布料等結合一起做,在製作飾品上也具有更高的靈活性。軟陶耳環在捏塑的過程是最耗時,完成設計構想再開始動手製作,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軟陶耳環可說是獨一無二,通常每個款式的耳環只製作一對,亦會跟隨節日推出系列款式,如剛推出的萬聖節系列耳環。
梁笑東坦言,因本澳軟陶初萌芽,許多人不認識軟陶,同時網購盛行,推廣品牌有一定困難。過往主要通過市集擺攤、工作坊等作為宣傳方式。大嘆現時疫情下,各種活動暫停及取消,致收入大減,但亦不能坐以待斃,多元化發展是文創工作室生存的唯一出路。
擬為婚宴節慶暖場
在鞏固軟陶業務後,工作室近期推出繩結產品,如多功能索帶、手機掛繩及錶帶等,反應比預期理想。
日後工作室將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並在構思針對各類活動如婚宴、節慶活動等,結合繩結及各種材質等,提供以簡易手作為主要內容的暖場服務,亦會持續推出軟陶及葡萄牙藍白花磚等工作坊,開拓更多潛在商機,藉此推廣軟陶文化及感受澳門獨有風情文化背後複雜的製作過程。
經營三問:
1、如何拓展及鞏固客源?
2、怎樣推廣吸引市場關注?
3、疫下應怎麼調整經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