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強化灣區發展決心
昨日政府公佈新一輪經援措施,精準扶持飽受疫情衝擊的中小微企及低收階層,緩解燃眉之急,長遠來說,多管齊下促進經濟復甦,才能見到曙光。
推動適度多元,治標也治本,當中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工作如火如荼。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為灣區金融互聯互通創設條件,並成為澳門推動現代金融業的助推器。
現今社會,金融市場被視為配置資產的重要領域,在澳門亦是普遍的投資渠道。據官方數據,去年底澳門居民持有境外的證券投資逾萬億澳門元,比上一年增加一成一,意味着疫下經濟雖然萎縮,尋求資本市場增值保值者繹絡不絕,反映了市場對投資理財產品的需求,亦為澳門拓展現代金融業提供市場基礎。
相對於過去集中傳統金融業務,如今本地金融市場受惠於政策東風,開拓了債券市場的新天地。一九年至今,在澳門共有七個發行人在本澳註冊登記託管發行了九隻債券,總規模逾一百一十五億港元。由於澳門債市尚待培育發展階段,相對周邊地區債券市場發展多年,並已建立成熟的運行體系,澳門作為後起之秀,既要急起直追完善軟硬配套,還要持續推廣債券市場的認知度及影響力。
此際,獲灣區兄弟的支持,廣東省將於本月在澳首次境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規模達廿二億元,用行動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一步,意義非凡。疫情下,內地經濟保持穩定發展,加上地方政府債券的穩健產品,成為外資持有中國概念債券的重要誘因。如今廣東更把首次境外發債交予澳門這新興市場,助力澳門完善債券發行安排、提升澳門債券市場的認受性,推動澳門金融平台作用,不言而喻。
伴隨跨境理財通、債券市場發展等,不僅為普羅大眾提供多層次的資產配置渠道,更為澳門參與內循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機會,為灣區融合鞏固信心和決心。如今政策紅利已為澳門新興產業提供了捷徑,未來要穩步發展則要加快完善配套服務。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