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武士道
黑澤明的《七俠四義》,是首齣衝到國際電影舞台上的武士片;第二齣是小林正樹的《切腹》,獲得康城影展特別獎,再次為武士片爭光。
小林正樹與黑澤明同樣嚴格控制影片質素,從劇本、技巧、美術、構圖等,認真嚴謹。一九六二年的《切腹》,某程度上與《七俠四義》互相對照,動與靜、救人與自殺、正義與報仇、捍衛武士道與反武士道,構成兩個武士片的巔峰。
小林正樹幾乎每一齣作品皆是傑作,《切腹》更具代表性,關注武士在時代變遷下的悲哀命運,以落魄浪人的乞求到被逼切腹至死的過程,質疑歷史、控訴主君、反武士道。儘管這議題非他首創,但控訴力度特強,從死亡作出呼叫、由犧牲對抗制度,壯烈悲憤,氣氛深沉。日本武士片也掀起了一連串反制度、追求自我的武士片風潮,對整個武士片歷史有着深遠影響。
五年後,他罕有地重複相近題材,《奪命劍》是嘲諷主公的無理無情,捍衛武士的尊嚴。三船敏郎再次飾演武士,兒子被主公強逼迎娶其妾侍,幾年後兩夫妻建立了感情,主公又要求妾侍獨身回家。好一個荒謬故事,折射出主公與武士之間的荒謬關係,並鄙視女性。
同樣獲得威尼斯影展獎項的《奪命劍》,單刀直插忠誠的悲哀,最終捍衛自己尊嚴,以刀光劍影了斷恩仇,藉以抗議傳統制度。《切腹》的控訴內涵比《奪命劍》豐富,但《奪命劍》在憤恨中舉刀還擊,將所學劍術用於捍衛自己,具有視死如歸的另類武士道精神。
小林正樹執導的影片不多,武士片就只有這兩齣,擲地有聲,為武士片風潮寫下反叛的一頁。這情懷與黑澤明武士片不同,黑澤明的《用心棒》比較玩世不恭,小林正樹的武士被逼捲在漩渦中,不得不反抗。
(武俠 · 武士 · 牛仔之十)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