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乾與瓜潤
廣府人多忌諱,原本是乾的卻不說乾,改曰潤。《易 · 說卦》:“風以散之,雨以潤之。”南朝 · 宋 · 鮑照《學陶彭澤體》詩:“秋風七八月,清露潤綺羅。”還有《禮記 · 大學》:“富潤屋,德潤身。”乃有“家肥屋潤”一語。
由於喜潤而惡乾,於是連與乾諧音的“肝”也改作“潤”。如豬肝曰豬潤,菜乾曰菜潤,番薯乾曰番薯潤。不過有些乾是不能改的,如“髹漆未乾”,又焉能改作“髹漆未潤”呢?衣服要乾爽,絕對沒有潤爽之理。有種外套曰乾濕褸,沒有理由改稱潤濕褸。清李漁《愼鸞交 · 贈妓》:“我囊非潤,不過貧兒見義思強奮,顧不得將來貽困。”他自認阮囊羞澀,也不說“荷包乾”,而曰“我囊非潤”。
苦瓜曬乾可以入藥,名之曰苦瓜乾,正因為它苦,就讓它乾好了,因而沒有叫作“苦瓜潤”。撇開苦瓜不說,有曰“瓜潤”者。這就不是說瓜的乾或濕潤。漢賈誼《新書 · 退讓》載:梁大夫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楚邊界皆種瓜。梁人勤灌溉,其瓜美;楚人稀澆灌,其瓜惡。楚人恨梁瓜優於己,夜往騷之。梁人覺,思報復,宋就勿許,反使夜往灌潤楚瓜,楚瓜亦美。事覺,楚人大悅,聞之於楚王,梁楚以此交好。“瓜潤”一詞,後來成為“以德報怨,消除仇隙”的代詞。
睦鄰,一向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彼此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遺憾的是世風日下,爾虞我詐,互相猜忌,比鄰若天涯。
同事間不和,兄弟不睦,父母子女也互不信任,道德淪亡莫甚於此。昔之西漢大臣王吉東鄰家種一棗樹,枝葉與果實垂到王吉家院中,王吉妻摘棗給他吃,當他知道棗的由來後,馬上休妻。東鄰得知此事,馬上將棗樹砍掉,其他鄰居一方面阻止砍樹,一方面又讓王吉把妻子迎回。古今故事兩兩相比,絕非厚古薄今。今人思之寧不慚乎?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