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二
2021年10月12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中國傳統雕塑的禮制營造

中國傳統雕塑的禮制營造

——以澳門廟宇屋簷陶塑為例

其三,“土”的人形化身。摶土造人和引縆繩人,均指女媧娘娘造人的兩種方式,至今依然是中華傳統文化民間故事的經典,萬物始於黃土,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供養着繁衍生命的基本要求。在《易經》和《禮記》中描述土地具有生命性的可以吐故納新,哺育者人類文明的母親情感寄託出眷戀。道教文化中的陰陽五行之說中的金木水火土位置,刻劃出五行陣法表達出土的居中重要性意義。儒家文化中將土地看作有德行的君子之德,忠孝禮儀融入到五行之中,這些均是豐富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土這一材質神性與人性化兼用。以土燒製而成的俑,以中國的傳統文化雕塑兵馬俑最為著名和代表。古代文化中的陶瓷藝術來源於土,古希臘的體育運動的精神的文化傳播,秦代兵馬俑的製作禮制文化中凸顯生命輪迴的歸於土的永恆期待,從喪葬禮儀的角度來看秦代的“俑”的材質和形象創造的價值是隨着傳統文化進程中藝術與科技的結合,生產力和社會生活直觀反映,權利象徵和情感寄託的載體媒介。漢俑、唐三彩等在民族文化發展階段,內容和形式、主題和表現手法的變異和革新要求讓這類材質的藝術發揮有了新的空間延展。隨着民俗信仰、政治經濟、文化傳播和禮儀禮制的不斷演變,以土為材的藝術載體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視覺形象來。另外,陶瓷源於土和火的洗禮,溫潤如玉的質感在傳統文化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文明傳播的重要載體,CHINA瓷器由來已久,不僅是美的標準,亦是現實生活的百態,刻劃人心豐富精神內涵,傳承着中華民族鮮活的文化血脈和審美認知,與人類勞作息息相關,繁衍後代。

其四,木的倫理傳承。從古人燧人氏取火的典故看到木文化的歷史地位,人類賴以生存的建築文化無一不顯露出木的文化屬性,富麗堂皇的皇宮宮殿、低矮陋室的貧民居所,建築風格的木質結構建築在寺廟道觀中也得到很好的融合。古代農耕文化中對於木的重視不僅僅是人賴以寄生之所,亦是一種生活方式。儒教思想中的忠孝兩義的君臣父子關係,“棍棒出孝子”的社會道德倫理,將木文化承載着更多的倫理道德觀。文房四寶和桌椅家具、亭台樓閣和園林建築,以及寺廟道觀雕塑形象的木製雕像藝術來源於生活,滿足社會所需和心靈的精神釋放,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直抒胸懷,傾訴理想抱負和情感,“棟樑”和“中流砥柱”的家國情懷、恃才傲物,以才能寄託木的精神附載物,寓意對於權力話語的覬覦之心。以木製材料角度,硬木如紫檀木、黃花梨、相思木等,在大家熟悉的樹木種類中對其稱謂的產生是熟悉後的歸納和總結的結果,如細膩光滑的外表、清晰秀麗的紋理,以及那清幽古香的香氣等,形成一些具有文化符號、社會價值的吉祥名字。寺廟道觀中的紫檀木和沉香木的運用,除了彰顯華貴風雅的外形,質地厚重嚴密、色澤絳紅滋潤、古色古香的儒雅氣暈的器物家具等,帶給文人雅士超脫世俗生活的精神享受之美。一方面,檀香木可以提氣進而激發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在山水間的陶冶中將筆墨紙硯的媒介發揮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另一方面,檀香使人在冥想中沉積,在思想意識中帶給人物我兩忘的審美意境中,文人墨客的志趣於木文化中獲得儒家文化的心靈契合點,反映出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另外,文人墨客喜愛的雞翅木的紋理,似山水自然連綿而流動之形態,帶來自然的聯想和暢神之感,表達出寄情於山水間的心境之美。除此之外,學術界也稱其為相思木或紅豆木,其果實紅豆因而得名,表現對親人、愛人的相思稱謂,故國他鄉的懷念之情,無論何種相思均是寄情山水的亙古不變的人類情感以藝術的載體傳承民族文化傳統形式。竹子似木非木具有特殊的性質,中國的竹文化常被看作君子,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與儒教文化緊密相關,竹節比喻人的氣度越高則越氣節是典範性作用,修身養性和養氣便是一個道理。在道家文化中,豁達開朗的竹林七賢的藝術態度,給了藝術家更多的自由性,君子有道而追求心靈的釋放,淡泊明志的君子之風度。

簡言之,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發展長河中,特別是對於華夏文明的民族特性刻劃,青銅、石、土、木等為主要載體的雕塑蘊含着的文化精神在社會變革、思想哲學、政治經濟的轉型中可以傳承有序,並佔據各自重要位置。青銅的權力話語、石頭的道德規範和禮儀禮制、玉石的尊卑長幼、土製陶瓷的品格修養、木的君子格調等,在儒教、佛教、道教文化中融入了各自的教義傳承和精神外化,將材料本身的擬人化神聖化和道德化,從而使人性解放和心靈得以寄託。中西雕塑藝術展現出不僅是材質的豐富內涵研究上,而且擴展其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塑造形象特徵具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也是從另一角度豐富傳統材料中的雕塑語言。

(五)

顧 躍

2021-10-12 顧 躍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595.html 1 中國傳統雕塑的禮制營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