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援助解燃眉急 長遠需拓新機遇
社民會促琴澳融合發展助復甦
【本報消息】社會民生促進會理事長胡祖杰對政府出台八項措施支援中小企表示肯定和支持,除了可以緩解中小企燃眉之急,還可保障居民的就業機會。長遠來看,加速建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平台,加強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珠澳防疫線一體化
經濟援助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疫下中下企業、居民的燃眉之急,但從長期來看,如何發展多元產業。疫情下,政府的財政收入持續減少,防疫或將常態化,在這種情況下,要有危機意識,政府直接提供經濟援助始終不是解決經濟困難問題的長久之計,大家在思想和措施上都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尤其中小企業,要思考如何從危中尋機,利用橫琴粵澳發展的新契機,積極探索新的產業發展,藉援助之機,開拓新機遇。
澳門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珠海橫琴,在疫情防控,以至發展多元產業,必須由橫琴開始。
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契機,首先必須打通橫琴澳門對外統一防疫防線,進而推展珠澳聯防聯控一體化,只有防控疫情政策一致,在經濟上才有一定保障。
加強培訓助民轉行
再者,培訓專業人才配合深合區四大產業,結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方向,準確對產業及人員提供直接援助,全力加強帶薪就業培訓,明確政府對產業投入及開展新產業,為求職及失業人士提供轉業轉行及轉換跑道的支援。
他再次呼籲在疫情反覆下,澳門居民對疫情防控不能鬆,不能麻痺大意。根據政府最新公佈的數據,目前澳門的疫苗接種率還不到六成,因此,當務之急還是要繼續加強疫苗接種,提高疫苗接種率,構建群體免疫屏障,讓澳門盡早恢復成為安全、宜遊的城市,使旅遊業盡快復甦,才能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及轉換跑道的能力。疫苗接種不如預期,或疫情再出現反覆,都將延緩本澳社會經濟的全面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