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現“大辭職”現象
世界第一大貨櫃製造企業的中國中集集團,全球市佔率高達四成!該公司全產能開動,對訂單仍應接不暇。製造一個櫃,排隊時間要半年。疫情下勞動力緊絀,不單影響航運與陸上物流業。在美國,餐飲業也是人手嚴重不足的重災區。對整體社會,造成沉重通脹壓力。
今年六月,《霍士商業新聞》報道,美國的小餐廳東主要把一些餐單加價,部分原因是工人嚴重短缺。六月底,美國新增職位破紀錄達到近一千萬個,其中,休閒娛樂領域勞工極度短缺,各地隨處可見餐廳櫥窗貼出了請人幫手的“救命呼聲”——Help wanted。
在疫情肆虐期間,一些城市封城,經濟停擺,小餐廳停業。到疫情稍緩後重新營業,卻千辛萬苦也無法吸引工人回來開工,應徵者亦寥寥無幾。
疫情後人們並非渴望快些返工,幾乎所有人都要求比以前更高的工資。於是一些東主唯有把部分加薪成本,轉嫁食客。
何以疫前人人返工搵食,疫情中後期卻有工不做?共和黨政客歸咎於民主黨政府以財政政策來應對新冠疫情,領失業救濟金比上班工資多,誰願意返工?
但此講法又難以自圓其說。因為政府幫交房租,給錢買食物的福利已經停止,按道理工人應該復工了吧?但一些受勞工短缺打擊最深的行業,卻至今仍未請到足夠的工人。一位組織心理學家克羅茲稱這種現象為“大辭職”, 美國勞工統計局錄得自千禧年開始收集辭職人數數據以來最高的辭職率。有說法謂,大流行初期,由於前景不明朗,一些本來想辭去工作的人暫且按兵不動。但到了後期,人們感到筋疲力盡,辭職率呈爆炸性上升。
(完美風暴:供應鏈危機引爆全球經濟危機 · 六)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