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獅子山”左腳才踏出,“圓規”右腳已邁進來。已經是寒露已過的深秋時候了,應該是四野晴明,舉世天清,風高而氣朗的時節,怎麼還那麼不濟地湧現這些氣候現象?大氣候的改變,有人認為是人為的結果、是人類作的孽,我認為“為德不終”是原因。上世紀,我們曾經擁有明亮的“明天”,看着世界向美好的方向發展,豈料人類的苟且,使這個“明天”蒙上層層陰影,哀哉!
面對這樣的氣候環境,那種咄咄逼人、令人窒息的低氣壓,真想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讓狂風大雨,把塵世上的污垢都沖洗乾淨。
從來對待污穢,就只有奮力清洗一途。雖然過程之中,可能弄得濕漉漉的,也把髒東西給沖了出來,但要把這世界清洗一番,這些狂風大雨是必須的,不是有“彩虹總出現在風雨後”的說法嗎?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句話來自小學讀過的高爾基的《海燕》。這首散文詩表現的是高爾基在窘境裡的希望和期待,暴風雨就是一場革命,將會把那舊世界蕩滌淨盡,能徹底改變一個世界。高爾基曾經跟列寧很友好,但在布爾什維克黨竊取俄國革命成果之時,與列寧鬧翻了,更被列寧趕出蘇俄。這個時期的高爾基充分體現出知識分子的良知和道德勇氣來,可惜後來為了權勢,而投靠斯大林,當了大官,卻逃不過“大清洗”的命運,可見凡守不住知識分子良知的,下場總是很悲哀。
同樣是在文章中不斷與邪惡交鋒的革命文學家,魯迅的命運比高爾基好得多。他在壯年時便完成了偉大革命的使命,成為萬人仰望的革命文學家、神壇上不朽之文學巨星;否則,以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性格,就算避得過肅反時期,能逃得了那十年的浩劫嗎?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