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五
2021年10月15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杏林外史)韓愈母親早逝之謎

韓愈母親早逝之謎

一個年輕母親在產下嬰兒後不久就去世,很大程度上,死因應該與生育有關。在產婦分娩前後的那段日子,醫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圍產期”,一般指的是懷孕二十八周到產後一周。這段時間,母親和嬰兒都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不要說古代,就算是現代,也無法保證絕對安全。

而母親在成功產下嬰兒且度過了一周後,就安全了嗎?沒有那麼簡單!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二○一六年全球孕產婦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產後出血、感染、不安全的墮胎、孕期造成的高血壓(先兆子癇及妊娠毒血症)、難產、羊水栓塞等等。間接因素有瘧疾、貧血、愛滋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這些都有可能增加懷孕難度,或因懷孕而加重病情,導致死亡。

二○一七年,內地孕產婦前三位死因順序為產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壓症。產科出血仍然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由此導致的孕產婦死亡比重已經從二○○五年以前的超過百分之十,下降到二○一七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點六。這三種情況在臨床上極其凶險,如果發生在古代,產婦的生還機會相當低,萬一出現,可能很快就死亡,不會拖到兩個月。

韓愈母親也可能是死於產褥熱。這指的是在分娩、流產或墮胎後,產道的細菌性感染。其症狀一般會包括發燒超過攝氏三十八度、寒顫、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有異味。

最常見的感染發生在子宮及周圍組織。發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剖腹產、陰道中有鏈球菌之類菌種、早期羊膜囊破裂、滯產等。感染原因可能是病原體透過未經消毒的助產工具侵入生殖器官。有資料顯示,在十八至十九世紀時期的歐洲,平均每一千宗分娩個案,就有六至九宗產褥熱,當中有二至三宗因合併腹膜炎或敗血症而喪生。

在唐代,人們還不知道細菌的存在,無菌觀念為零,這樣的情況下導致產褥熱的出現,應該很有可能。(三之三)

譚健鍬

2021-10-15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0136.html 1 (杏林外史)韓愈母親早逝之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