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日
2021年10月17日
第A10版:經濟
澳門虛擬圖書館

全球新金融互聯 謀疫後經濟復甦

全球新金融互聯 謀疫後經濟復甦

【中新社上海十六日電】日前召開的首屆新金融青年論壇上,與會嘉賓指出,當前,新冠疫情與一些西方主要經濟體的逆全球化動態相疊加,令全球經濟仍身處凜冬。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及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創新發展,將成為經濟復甦的“危”中之“機”。

貿保促全球化逆流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表示,近兩三年來,全球貿易和投資體量都在下降,其中除疫情等影響因素,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全球主要經濟體以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形成逆全球化的大動態。全球化雖遭逆流,中國的對外開放特別是金融業開放反而加快,形成新氣象,“中國的金融市場開放,也是對全球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支撐。”

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霍華德·馬克斯認為,疫情衝擊下,“中國不斷推出金融改革開放舉措,成功應對內外部風險衝擊,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合作仍是主旋律”成為會上共識。交通銀行行長劉珺指出,即使逆全球化回潮,但在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仍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化給大家帶來福祉的提升,祗不過上半場的主題是財富創造,下半場是財富創造與公平分配並行。”劉珺認為,創造、開放、協調、綠色、共享是下一步發展的主基調,這要求金融發展一定是低能耗的。在數字時代,“只有全球全域的互聯才是大數據,才是未來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前進的方向。”

科技成新金融之魂

國際金融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祝憲指出,雖然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多,但疫情後經濟恢復也會為新興市場經濟和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機會。建議可適當超前投資一些可持續發展項目,大力推動綠色金融,促進經濟的綠色、智能復甦。

科技是新金融之魂。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斌舉例說,當前交通銀行管理的金融資產已超過十一萬億元人民幣,“沒有強大的科技能力,不可能實現,金融科技已成各個金融機構提高服務能力、競爭能力的重中之重,也是根本的手段。”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表示,數字化金融科技對金融機構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上海豐富的金融人才是促使更多外資金融機構落戶的重要原因,“如匯豐今後五六年將以財富管理為重要發展戰略,這一業務需要有金融、科技、溝通能力的複合型新興人才。這促使我們在臨港成立第一家外資金融科技公司。”

滬備金融科技條件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理事長、交通銀行董事長任德奇指出,金融機構要積極對接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發揮其資金和信息優勢,搭建人才、技術、項目交流對接平台和創新平台。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金融從業人員約為四十七萬,總體呈現年輕化、高學歷等特徵。有近三成的海歸金融人才選擇上海作為首選工作地,居全國第一。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海將致力於建設“兩中心”——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兩樞紐”——國際綠色金融樞紐、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兩高地”——國際金融人才高地、金融營商環境高地,其中人才高地建設是重中之重。

“上海已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疊加科技要素,令上海具備金融科技發展潛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說。

2021-10-17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0442.html 1 全球新金融互聯 謀疫後經濟復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