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意 美在齊心
——《澳門之味》拍攝掠影
中央電視台製作團隊在這兩個多月來,馬不停蹄地在澳門展開了紀錄片《澳門之味》的拍攝工作。四個攝製組根據與總導演商定的拍攝主題,對擬定的飲食店號進行調研後,再確定名單並展開拍攝。在這個過程中,攝製組得到眾多店舖及廚師的積極配合,每日連續十多小時的拍攝雖然辛苦,但大家都樂在其中。
“今次拍攝好認真”
面對服務過六任前澳督府的“御廚”,還有甚麼比欣賞九魚舫大廚盧子成演示一條馬介休的上桌過程更吸引人呢!畢竟馬介休是葡國菜中當仁不讓的主角,烹調馬介休更是成哥的拿手好戲。
成哥說,有別於以往電視台只是拍攝材料及出品的過程,今次央視攝製組做足功課:“單單是如何把一條鹹魚拍得靚靚的,就拍了三個鐘!未見過拍得這麼認真的攝製組了。”更不要說有攝製組導演親自落場示範配合了,“舌尖上的馬介休”就是這輯拍攝中最讓人期盼的內容。
成哥表示,作為一家外地遊客佔三成的餐廳,當然希望有更多人透露央視今次的拍攝和推廣,認識澳門、認識澳門那些分佈在大街小巷的餐廳、欣賞到富南歐風味的葡萄牙美食。
以鬼馬菜式在港澳飲食界異軍突出的新益美食,也是這次央視拍攝受邀者。鬼馬的肥老闆張英俠大讚攝製組工作很認真、很細緻:“到我舖頭傾咗三次才決定拍攝內容,每個鏡頭都拍一兩個鐘;單係拍我用毛巾綁頭這個動作,都拍了十幾次。”
為無數電視台拍攝過菜式示範的俠哥,亦大嘆今次拍攝係“未試過咁辛苦”。他為攝製組演示了三道菜,雖然明白未必每道菜都會展現在節目中,但他笑言“順其自然”,但求能為這個宣傳澳門美食的節目盡一分力,就是盡到了作為飲食界一分子的責任。
這次《澳門之味》的拍攝對象並不僅限於餐廳和廚師,作為氹仔碩果僅存的過百年歷史的晃記餅家,亦進入攝製組的鏡頭。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的高梓淇,為攝製組演示了光酥餅和鹹切酥的製作,並剖析了自己如何放棄夢想、腳踏實地傳承祖業的心路歷程。
高梓淇透露央視攝製組在店裡拍攝了兩天,雖然這次拍攝內容與以往的媒體訪問沒有太大差別,但他明確感受到攝製組的水平很高:“他們拍得很精確、很細緻,燈光、站位都要調校很多次,就連我搓餅的動作和位置也要重新設計。大家也可以看到麵粉在製作過程中的變化,從原料直至製成品的整個過程都有拍下來。”
雖然不知道晃記在節目能有多長時間的呈現,但高梓淇還是期待能看到央視節目的觀眾都能從中認識到澳門這家百年餅店、來澳門能嘗到不一樣的餅食。
阿曼諾葡國菜餐廳開業三十年,接受過來自日本、德國、韓國及俄羅斯等不少電視台的採訪拍攝,澳門回歸那年也接受過內地傳媒的訪談,但老闆娘Lisa說,以今次央視攝製組的拍攝最為認真:“很認真!比日本人更認真!”
阿曼諾餐廳在拍攝前一個星期才接獲通知,剛好餐廳在整個九月都安排好了進行裝修,於是拍攝工作就在Lisa主理的私房菜餐廳內進行。這讓Lisa有了廣邀好友參與拍攝的機會:“我請了好多外國朋友來當客人,大家食飯、唱歌,不知道有多高興!”雖然過程中NG了很多次,“因為攝製組要求高呀!要拍到每一道菜都好靚,力求完美。”檸檬炒蜆、紅豆豬手、乳豬飯、釀魷魚筒等這些澳門人耳熟能詳的菜式,攝製組卻並不很了解,於是他們就跟着Lisa去街市買菜、試食,Lisa說:“雖然他們覺得味道很不一樣,但都很接受,大讚好食。”
攝製組在阿曼諾拍了三天,雖然辛苦,但Lisa認為很值得:“如果節目能夠讓中國人了解何謂葡國菜、土生葡菜,了解澳門這個美食之都、分享澳門人的飲食文化,我很驕傲!” Lisa表示,這兩年因為新冠疫情,澳門元氣大傷:“我們都不知道能否再捱多兩年,我和老公花了三十年的心血,當然是不希望執笠。好期待這個節目能吸引遊客多來澳門,我的外國朋友也很期待在節目中看到自己出現。”
專題報道/李文娟